面肌痉挛俗称为“面抽”,表现为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性的不随意抽动,绝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发生于眼睑,类似眼皮跳。之后,范围逐渐扩大,多在数月后波及到面部及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颈阔肌。发作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在间歇期如常人,面部的自主运动、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可诱发抽搐发作,并可因情绪波动、紧张、劳累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而加重。而休息或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严重时可终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时也在抽搐。有些病人可因眼睑强制性收缩导致睑裂变小。个别患者甚至面部肌肉也呈强直性收缩,而致口角持续性歪斜向病侧。本病呈慢性病程,可迁延终生。对患者工作、精神和生活均产生很大影响。面肌痉挛99%的病因由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引起,部分患者可因曾采用过针刺、封闭或射频、热凝术等治疗而显示面肌不全瘫痪。部分患者曾用肉毒素封闭注射治疗,但均不奏效。目前,我院采取的微血管减压术小切口、小骨孔、不经脑组织,安全、可靠,是一种根治性手术,治愈率达98%以上,并发症极小。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反复发作的短暂阵发性剧痛,又称为痛性抽搐,多为单侧,双侧少见。疼痛发作分布以三叉神经Ⅱ、Ⅲ支最为常见,单纯Ⅰ支疼痛者较为少见。常见病因认为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和感觉核的异常放电。②丘脑损害。③解剖结构异常。④上下颌骨的病理性骨腔。其特点为突发性、剧烈性,有激发点或扳机点,发病前无征兆。一般上颌支和下颌支多见。疼痛如电击、刀割、针刺样跳痛、抽痛,每次发作持续1-2分钟,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伴有流泪,结膜充血,在间歇期,轻触口腔颌面部某一部位即可诱发疼痛发作。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刺激如谈话、进食、咳嗽、洗脸、刷牙、打哈欠,甚至头部活动都可能引发疼痛发作,患者异常恐惧。对自己的行动十分小心,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针灸、封闭等不能理想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