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养生

时间:2011-10-30浏览:596

天气一冷,许多人感觉全身发冷,手脚尤其冰凉。从中医观点来看,手脚易冰冷麻木,多属气血的毛病。中医建议,天天按摩手背上的阳池穴,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刺激阳池穴,要慢慢进行,时间要长,力度要缓,最好是两手交替按压。只要坚持,便不再为冬天的来临而发愁喽!阳池穴取穴:俯掌,于第三、四掌骨间直上与腕横纹交点处凹陷中取穴;或于腕关节背部指总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处取穴。
 
    解除头痛脑疲劳“上星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上,既代表头部,也有上升的意思,星则是指精,也就是万事万物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这里也代表阳精聚集的地方。当我们感觉头晕目眩,头痛欲裂时,只要用手指在上星穴处按摩50~100次,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
 
    生命之门:命门在背后正中线,和我们腹部上的神阙穴(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在腰部的两肾之间。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当中。可以时常用手掌心去按摩命门,按摩到发热即可,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门之火,壮大生命的火力!
 
    失眠,中医称“不寐”,可在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后端坐床上,先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脚的涌泉穴120次,再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脚的涌泉穴120次,每次拍打的力度均以感到微微胀痛为宜,坚持一段时间即可驱除失眠,安然入睡。涌泉穴拔罐还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
 
    涌泉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人体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此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保健要穴“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延缓衰老“承浆穴”: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在唇下凹处,以食指用力压揉,即可感觉口腔内会涌出分泌液。在口渴之时,用力压揉此处10余次,即可不必反复饮水。这种分泌液不仅可以预防秋燥,且含有可延缓衰老的腮腺素,同时可使人面色红润。
 
    针刺太冲可降血压。如果遇到血压骤升,身边没有药物或者服药后呕吐的情况,可以马上针刺太冲配内关、三阴交,可达到降压效果。太冲穴取穴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内外关乃急救要穴:老中医经验,如遇到心绞痛发作,或者突然暴发的胃痛、腹泻,如果没有其它急救手段,可用手用力掐内关、外关(两穴相对,分别在手臂内侧和外侧),或作雀啄式的叩掐,能快速暂缓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太溪是肾的原穴,可全面调节肾经元气;三阴交的主要功能是调理脾胃,同时能起到滋阴补肾、引火归元的作用;涌泉这个大穴位于脚底,滋阴补肾的功能特别强。用肾俞、三阴交、太溪、涌泉这几个穴位,日常滋阴补肾,对解决心悸、失眠、腰痛、男子早泄等常见因肾阴虚导致的问题,很有效果。
 
    日常保健,“理气解郁”是重要原则,膻中、内关、合谷、太冲这4个穴位就是气血运行的润滑剂,疏肝理气、调气和血的作用非常好。脾气不好的人,尤其是急躁易怒的人,应该多利用这4个穴位保健治疗,没事的时候多按按它们。用这个方法调气,气顺了,脾气自然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