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就接到这个任务,这期间经过心理和身体准备,终于要出发了,真正要走的时候,心理很忐忑,毕竟上有老、下有小的,心里有太多的牵挂,及其要面对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危险的工作环境。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真正感觉到为了国家,舍我其谁? 
要走之前,要感谢我的家人,如果没有她们的支持,我无论如何也走不出家门。当我从老家回来,看到年迈母亲那满是沧桑的脸上纵横的泪水,自责的我都要崩溃了,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她老人家却坚定的支持我的决定,叮嘱我要照顾好自己,等我回来。母亲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我永远可以依赖的,没有您我什么都做不了。要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她多年来对我生活的照顾和事业的支持。我出国后,你柔弱的双肩要担负起这个家,要教育儿子,赡养老人。也要感谢我的儿子,他才是我的希望,当“抠门”的儿子要拿出他全部的积蓄来请我的时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他身体里流动着我的血脉。
感谢我的亲人,你们才是我的全部。要感谢我的朋友,同事,金子般的情谊,让我在地球的另一边不再孤单。
承载着太多的东西,打点行囊,想把所有的东西都装在里面,带着希望奔向非洲大地,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非洲苦难的人民 ,这可能也是我人性的光辉吧!想想真正代表国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所有的付出也值了。
初到非洲
飞机在蒙罗维亚机场平稳的降落了,下了飞机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眼前的机场还没咱家的火车站大呢。一辆大巴车把我们拉进机场办出关手续,等候中到处是黑人的气味,才深切的感受到我来到了非洲。提到我们是chinese medical team,一路顺畅,虽然也有向我们要小费卡油的,但是一提到我们是chinese medical team就都放行了,老的医疗队员把我们接上了车,沿着一条并不宽阔的马路向市区进发,大约有一小时车程,道路两边到处是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偶尔点缀着热带的果树,期间看到各色的民居,大多是几个木头支起一个屋顶,就像我们早前的窝棚,上帝还是公平的,这就是大西洋的沿岸,却从没有飓风,否则这样的房子早就倒了。终于看到了路灯,到达了驻地利比里亚长城饭店,我们中国人在这开的最大的饭店,真是应了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我们中国人,管理这的老板娘原是我们东北一个种地的农村妇女,在这管理了几十号员工,还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真是给咱农村人长脸,一桌地道的中国菜上来,能感受到浓浓的家乡亲情,吃起来真香,飞机上的西餐或者非洲口味的餐,味道怪怪的不习惯,吃完饭连澡都没洗就爬上床,梦里都梦见在云层里穿梭,这飞机算是坐够了。
接下来就是各种外事活动和新老队员的交接,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大使馆,真是美轮美奂的,那天我们去的时候是傍晚,天空飘着小雨,大使馆濒临大西洋南岸而建,远望是浩瀚的大洋,在绿色的基调下错落有致的别墅建筑,各种运动场馆齐全,点点路灯点缀下更是惬意,大使是个随和而有亲和力的人,英语超级棒,晚宴也很丰盛,品着红酒,望着大使馆宴客厅绚烂的灯光感触良多。
肯尼迪医疗中心举行了盛大的迎新及送别老队员的仪式,利比里亚的一个部长参加,全院科主任以上都参加,为原来的老队员每人都颁发了一个类似奖状似的东西,还准备了一份礼物,黑人发言不用稿,哇哇的真能说,大部分我也听不太懂,但是餐前的祈祷我听清了,说感谢上帝给他们派来了中国医疗队,吃的是西餐,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你别说,黑人做的这玩意还挺好吃的,本来我们在饭店都定晚饭了,我们每个人都吃的酒足饭饱,这吃饭比国内好,国内这样的场合菜都得剩,领导该发言,每人一句话,还都放不开吃,这就不是,吃饭时挨样waiter送,在大使馆也是自助,自己去拿,手把羊肉我最爱吃了,一顿喽,茅台红酒各喝一点,没人滨酒,真爽。跑题了,饭后我和外科主任照了张像,寒暄后他问我主要做啥手术,我告诉他骨科,如果他们需要随时可以。他告诉我他们就一个骨科医生,很需要,我也很开心。
17号老队员要回国了,我们也要搬到驻地来,我们的驻地条件也相当的不错了,在国内也叫海景房,离大西洋大约不到100米的距离,每人单间,一室一厅,室内有冰箱空调,24小时热水,我的房间在3楼,原来的郭医生人特好,走的时候给我留下好多的生活用品,把房间彻底打扫了一遍。蚊帐床单都洗了,连窗户都擦了,我们上午9点到达的驻地,办完交接后,一起在长城饭店吃的饭,姜老板请客,送别老队员,说道动情处竟潸然泪下,老队员是下午2点去飞机场,来送行的有大使馆、维和部队还有一些中资机构,我没有去送,我怕勾起我浓浓的乡情。医疗队驻地就剩下我一个人,开始收拾东西,看到妻子收拾的整齐的行囊,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推开北窗,望着茫茫的大西洋,开始感到阵阵的孤独。明天就要上班了,要有一个新的开始,努力!

乔洪旺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