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来日本已一个多月了,所见所闻感触良多。我在日本香川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消化器外科学习,该校位于香川县高松市木田郡三木町大字池户1750番地1。香川县在日本的西南部,人口102万,县政府所在地为高松市,他的浅海养殖业在日本名列前茅和盛产柑橘、桃、葡萄等,被称做日本的“鱼米之乡”、“果菜之乡”。 
香川大学医学部建于1978年4月,原名香川医科大学,2003年10月与香川大学合并,医院现有病床613张;医院位于郊区,环境很好,周围几公里都没有工厂,看不到任何烟囱。虽然离市区稍远,不过日本人多数都开车,而且平常路况还行,所以交通就不算什么问题了。医院和学校就建在一起。院内有很大的病人停车场和多处员工的停车场。医院内外环境非常整洁、安静,医院周围被青草、绿树和鲜花围绕。医院温馨环境和细致的护理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医院大楼的一楼和二楼是门诊部,门口始终放有几十把雨伞供人随便取用。走进门诊部后,门诊内有轮椅、像超市样的手推车、婴儿车,还专有哺乳室、残疾人专用的卫生间等;门诊病人总是很少,但出诊的医生却很忙,这大概因为多数病人都是和医生预约后来看病的关系吧,因为大家都不用挤着去排队挂号了,有一些候诊者,坐在沙发椅上,可以看电视,有相关的疾病防治的宣传材料;首先而且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静”,绝对没有国内综合性医院那种菜市场般闹哄哄的感觉,同时感觉很有秩序,交款是开放式的,等待交款都是坐在沙发上排队;门诊很多地方都有自动售货机,非常方便。在日本,医生其地位极高,从日本人把医生、律师、教师和政治家都叫做“先生”来看,也可以反映出这一点。患者预约了某个医生的号,来看病的时候,总是穿戴整齐,坐在外面静静地等候,偌大的候诊大厅,除了护士小姐迎候病人的声音,几乎听不到什么其他的声音。日本服务业的殷勤程度全世界文明,在医疗行业里也毫不例外。在诊室里,病人来了医生会先问好,病人有什么疑问都详细回答,态度必须温和,离开诊室的时候会目送或鞠躬。所以这里看病速度要比国内慢,一上午跟国内大致一样的门诊量,这里有时要看到下午三四点。诊疗结束后,不管年龄多大的患者都会发自内心地给医生哪怕是非常年轻的医生深深地鞠两个躬。从没见过医生、患者争吵的情况,也从没见过医疗纠纷。 在病房,患者术后情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没见到过患者抱怨、对医生不满或要上告的情况。因为患者绝对信赖自己的医生,认为医生已经尽了力。所以日本的医患关系相当的好,不仅仅是因为日本健全的医疗制度,也跟这里的服务意识和人文环境分不开。为此有人曾经特意查阅过日本有关医患关系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的书籍。当中的调查就患者对就诊过程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数据表明,实际上日本患者对就诊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除了对与医师的对话以及医师的治疗技术“稍微满意”以外,其余的项目,包括就诊时间、私隐保护情况、医疗公平性、治疗时对自己想法的尊重等,都只给出“中等”的评价,而在就诊等待时间、保险交纳额、自己负担额等几方面给出“不太满意”的评价。这样的结果,其实与国内相差并不大,但是日本很少见到医患纠纷,几乎没有所谓医闹事件,更不用提打杀医护人员了。当他们听到国内的一些极端事件以后,都表示出极不理解的惊讶。为什么日本医院中的医患关系和我们截然不同呢?除了日本国民素质普遍较高外,我认为一是医生对患者也确实是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二是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尊重、信任医生的社会风气,也没有媒体的失实报道、炒作;就拿我所在的科说吧,本月初,为一肝癌的病人做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在分离肝短静脉时出血,开腹后经过近2个小时才把血止住,出了4千余ml的血,教授与准教授(我国称副教授)商议后,决定终止手术,改期再手术,他们一起与病人家属交待后,手术结束;连续的几次教授回诊(我国称查房),我特别注意这名病人,他看起来没有表现出对医生的不满来,每次教授回诊,给他检查完,他都向教授表示谢意;近日决定再给他手术,准教授与他家人谈话(我们称术前交待)时,其家人依然是向医生表示谢意,我特意问讲师(主治医师),他家人有异议吗,有什么异议?讲师很奇怪的问我,这在国内有些医院,病人或家属常常因白做回手术而不满,很可能会因下次的费用问题和你纠缠不休!
每当我置身于这样一种默契的医患关系中时,我总在想,什么时候在我们国家、我的祖国,患者也能把自己如此放心地交给医生,医生也能专心致志地把精力放在提高业务水平上,而不是无休止的医疗纠纷上呢?
(普外科主任 张浩民教授)

张浩民主任(左一)与日本专家合影


日本香川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