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即耳石症)发病率较高,占所有眩晕的1/3。医生过去对BPPV认识不足,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其发病率很高,北京市每年约有10万人发病,其中以老年人居多。内耳位于耳朵深部的颅骨内,由负责听力的耳蜗和负责平衡的前庭两部分组成,其中前庭包括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
BPPV是由于外伤、老年退化、供血不足等原因使椭圆囊内的耳石碎片掉入半规管,破坏了半规管内淋巴液的平衡,引发眩晕。其常见症状是体位改变导致的短暂性眩晕,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甚至1 ~2个月无法起床。
BPPV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治疗,须由有经验的医生操作。先通过诱发试验(患者在床上突然改变体位,可出现规律性眼球震颤)判断出内有耳石的半规管的解剖位置(每侧内耳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半规管)后,转动患者头部,运用重力作用的原理,使半规管与地面垂直让耳石从半规管里出来,再转动复位,眩晕症状消失。多数患者一次复位即可,有的经数次复位也可痊愈,有经验的医生采用此法治愈率达90%以上。(神经内科三病区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