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天气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开始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运动的行列之中。重视健康本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可是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不分年龄,由于不合理的运动,而造成骨关节急、慢性损伤,就变的得不偿失了。
那么该如何进行合理的运动呢?虽然我本人对于运动本身没有太多的经验可谈,可是作为一名骨科医生,结合接触过的各种运动损伤,想谈谈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主张个性化、量力而行的运动
每当看到人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伴着节奏感强烈的音乐,快步从我身边走过,带来一阵风,也带来我某种莫名其妙的不安。队伍中有男有女,年龄跨度较大,甚至有些少年儿童也排在队伍当中。暂不谈性别因素,各个年龄阶段其肌肉及骨骼对于运动强度的适应能力是不一致的,就是同年龄的人,也不能做到完全一样。因此在运动方面,不是别人能做到的,我就一定能够做到,因为这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像冬泳和马拉松一样,它只适合小部分群体。而落实到每一个人,则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
强调运动的健身性而非竞技
在出门诊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有自己的运动爱好,坚持不懈,热情高涨,不过也带来了诸多骨关节不适。沟通后了解到,出于自身爱好及健康,参与运动,但运动过程中有强烈的求胜心,经常懊悔于一个没有救起的球或一场胜负。争胜是每个人的自然心态,在生活中无可厚非,不过运动本身是为了健身,也是为了愉悦心情,但过分在意胜负,就会不自主的情绪紧张,加大了运动强度或动作难度,同时增加了损伤的机率。
多样化运动,避免单一
关节如同轴承,是有其使用寿命的,单一的运动方式会对骨关节的特定部分造成过度的磨损,同时肌肉、骨骼结合部位也会由于单一的运动方式造成撕裂或无菌性炎症,引起慢性疾病,因此建议多样化运动方式间断或穿插进行,起到身体关节多部位的锻炼而不是磨损。
做好运动前准备及运动后的放松
每天参加运动锻炼前,尤其较剧烈的体育锻炼,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相应运动一下身体各部位,叫做准备活动。我们的身体肌肉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只要20到30秒就能发挥较大能力,而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大约为2到3分钟,才能逐步发挥较大能力,使身体各部位灵敏度增加,预防和减少运动挫伤。运动之后,做放松运动和调整呼吸的运动,能帮助补偿身体内欠缺的氧含量,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尽快消除代谢产物,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健康警句,但可能其表面的意义误导了我们很多人,一味的强调运动而导致运动却带来了创伤,我想其真正的涵义应该理解为“生命在于合理的运动”,只有合理的运动才能为我们自己健康带来正面积极的意义。(骨外科一病区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