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肺炎防治科普知识

时间:2015-05-15浏览:349

 肺炎是潜伏在老人和孩子身边的杀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肺炎已成为80岁以上老年人病故的第一位原因,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发病率为25%。据湖南省儿童医院2012年统计显示,肺炎占儿童住院病例的第一位,高达19%。下面向大众介绍有关肺炎防治科普知识,关注肺健康,就是关注我们的生命线。               


    人体的肺由称为肺泡的小气囊组成,通过细支气管和外界相通,健康人正常呼吸时会充满气体。人体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吸入的氧气供给全身以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                                         

     
       
肺炎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其他非感染因素(如吸入、过敏)等导致炎性病变。患肺炎时肺泡内充满了液体,会影响气体的交换功能从而限制氧的摄入,人体会因为缺氧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症状。


    肺炎一般是由感染因子造成,这些因子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和真菌等。在发展中国家,细菌性肺炎较病毒性肺炎的防治更重要;病毒病原在发病初始多见。常见的感染因子有:肺炎链球菌(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最常见起因);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细菌性肺炎第二种最常见的起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年龄不足2岁,尤其6个月以内婴幼儿病毒性肺炎的最常见起因);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体,学龄期儿童常见);肺孢子菌(一种真菌,年龄不足6个月的艾滋病毒/艾滋病患儿中肺炎的主要病因)。


    有些细菌和病毒可以停留在儿童的鼻腔或咽喉处,一般情况下不致病,如被吸入则可感染肺部。细菌和病毒也可通过咳嗽或打喷嚏后在空气中产生的飞沫经呼吸道吸入而传播。孩子如有感冒症状,如呼吸急促、频繁咳嗽、连续3天以上高烧至39以上不退、精神气色不好、嘴唇发紫甚至是惊厥时,有可能是肺炎,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心脏病患者感染肺炎风险更大一些,那是因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管病变,心肌缺氧,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同时呼吸器官功能衰退,支气管上皮粘膜净化功能减弱,导致进入肺部的病菌不能被及时或完全清理,容易形成肺部感染。研究数据显示,成年人慢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的风险比健康成年人增加6倍以上。反之,患者感染肺炎后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风险也将增加。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数据显示,170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中, 19.4%伴发1项及1项以上的主要心脏事件。

     
     
肺炎与环境因素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人在大气中生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在此过程中机体需要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同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这种气体交换过程由肺脏完成。如果环境空气污染,由鼻腔吸进的空气携带大量细菌或病毒,起初可能定植在鼻腔或咽喉,当儿童呼吸道的防御机能或免疫力降低时,细菌或病毒便乘虚向下蔓延进入肺泡,从而引起肺炎。以下环境因素可使儿童更易患肺炎:居住条件拥挤; 使用生物燃料(例如木柴)进行烹调或取暖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父母吸烟。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或困难、咳嗽、发热、寒战、厌食、喘息这说明患者有可能发得了肺炎。这时候需要我们及时到附近权威医院就医医治,不要耽误病情,引起严重的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防寒保暖,遇有气候变化,随时更换衣着;预防发生外感,尤其是发生流感后,容易继发肺炎;戒除吸烟,避免吸入粉尘和一切有毒或刺激性气体;进食或喂食时,注意力要集中,要求患者细嚼慢咽,避免边吃边说,交食物呛吸入肺;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肺炎的发生。
(呼吸一科 闫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