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质疏松

时间:2015-05-15浏览:287

    目前我国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人们患病风险增加。随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年化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人类重要的健康问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73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全国性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以椎体和股骨颈骨密度值为基础的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目前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骨质疏松所带来的危害,但在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方面还有重大的不足。

  
     
骨质疏松是指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本质上可以理解为骨萎缩。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畸形(驼背)、骨痛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三大表现。人的一生骨量变化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①骨量快速增长期:从出生到20岁;②骨量缓慢增长期:20-30岁;③骨量相对稳定期:30-40岁;④骨量丢失前期:女性40-绝境前;男性40-60岁;⑤骨量快速丢失期:女性绝经期以后,男性70岁以后。因此一个人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由其骨量的多少决定,我国以患者实测骨密度比年轻成年人平均骨密度低2.0个标准差作为诊断标准。

  
     
根据人一生的骨量变化规律,医学上将骨质疏松又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两大类,其中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一些继发于其他疾病所引起的,比如肾病综合征以及骨折所造成的骨质疏松。还有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因此,每个人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与不同的时期,其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也是不一致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生活方式:适当摄入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饮食;适当户外活动和日照,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复治疗;避免嗜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以及进行一些基本的钙剂的补充是必要的,我国营养协会制定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mg(元素钙)时获得理想骨峰值维护骨骼健康的适宜剂量,如果饮食中钙供给不足可选用钙剂补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mg。目前的膳食营养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每日从饮食中获得钙400mg,故平均每日应补充钙剂约500600mg。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表明单纯补钙可替代其他抗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钙剂选择要考虑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补充钙剂的同时应注意维生素D补充;因为维生素D能够起到促进钙的吸收、对骨骼健康、维持肌力、改善身体稳定性、降低骨折风险有益。成年人推荐剂量200IU/d;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故推荐剂量为 400800IU/d。维生素D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时,剂量应该为8001200IU/d,还可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骨一科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