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党员,1986年大学期间入党,至今33载。已步入知天命的我,林林总总的事情历历在目,但感受最深刻的却是祖国的日益强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百姓的安居乐业、生活的美满幸福。这不仅让我由衷感到了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回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党员生涯。
门诊部主任魏恒波
抗洪抢险 身披队长战袍奔赴第一线
1998年,黑龙江遇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平地水深三尺,农田、平原全部被浩渺的洪水覆盖,白茫茫一片,嫩江、松花江频繁出现洪峰,整个齐齐哈尔地区村屯均被洪水淹没,交通阻断,百姓急需大量食品、药品,政府要求各大医院派出医疗专家为百姓送医、送药。
接到上级命令后,医院任命我为抗洪医疗队队长,带领10名医疗专家到依安县新发乡深入村屯,为百姓送医送药,当时洪水把道路冲毁,平时一目了然的公路已经淹没在滔滔的洪水之中,汽车只能顺着路两侧的树梢缓慢的前行。
途经龙安桥路段时车已经不能前行了,当地政府在此地准备了小舢板船,我们下车上船,风大浪高,一条船一次乘4人,将近200余米的距离,成了考验我们的试金石,只要来一阵大风就会将船掀翻。
我们每个人都被冻的瑟瑟发抖,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现出刚毅,不怕牺牲的果敢精神,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半夜11点半疲惫不堪的医疗队员随同来接我们的依安县的领导同志,终于到达依安县政府招待所,饥肠辘辘的队员简单的吃点东西后休息,为第二天的工作养精蓄锐。
早7点半队员集合,县卫生局领导进行动员,告诉我们每3人一组,市疾控中心1名疾控干部(负责发放净化水药物)、附属二院2名医生(负责常见病的诊治,免费发放各种常见药品)共三人,每人带上足量的药品,(净化水类、感冒类、消炎类、抗过敏类等)。全方位、地毯式进入村屯宣教,告诉受灾村民,不要喝生水,必须想办法烧开后再喝,淹死的动物要想办法深埋,避免污染环境。
当时没有一处干爽的道路,队员只能步行,遇到水坑大家脱掉鞋子,赤脚走在村屯满是动物粪便的泥泞的路上,对于在市里干净惯了的我们真的是一种考验。因为交通中断,我们每天走到哪个村就在哪个村吃饭,当时粮食运不进来,只有地里的青玉米,我们的日常伙食就是水煮玉米棒子,榨菜咸菜,个别村民偶尔给我们做个酱小鱼。
老乡说洪水后鱼特别多,低洼水坑里都有留下的各种鱼。就这样我们每天战斗在水灾后村屯中,早出晚归从不休息。不能洗澡,连续的吃煮玉米大家都感到消化不了。有的队员都有些支持不住了,但是看到受灾的村民用了我们送去的净水药、感冒药、过敏药后,身体逐渐康复,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他们激动的表情,对政府的感激之情,我们感到辛苦没有白费,我们的付出值了。
1998年抗洪救灾现场(来自网络)
临危受命 漂洋过海返乡援疆
2015年6月初,女儿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与德国丈夫双方商量决定举办德国教堂式婚礼,远在中国的父母必须参加,我和单位请假两个月,婚礼在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顺利完成。
婚礼结束,德国女婿开车陪同来自远方的我和妻子开始了欧洲各国名胜古迹旅游,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的我,在一天的清晨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发现手机微信上的一条信息,这让我大吃一惊,消息是这样的:附属二院第二批援疆专家今日出发,援疆专家有:超声科主任刘慧临、门诊部主任魏恒波、心内科医生张洪博。
看完信息后我百感交集,不知所措。面对远嫁德国慕尼黑的女儿,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开这个口,心里满是愧疚和不舍。原本已经请好了2个月的假,多陪陪女儿,可现在还不到20天,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女儿一面。
怎么突然就派我去援疆了,而且到德国的往返机票都预定完了,要是现在回国重新购买机票,就得损失一万多元的改签费用,这对工薪阶层来说可不是小的数目。家人和德国的亲家都反对我提前回国,另外考虑到新疆的恶劣环境,全家人都反对我去援疆。
怎么办?同意还是拒绝。这个时候党员身份立刻让我纠结的心有了答案,立刻回国,服从组织安排按时去新疆,完成援疆任务。于是,2015年6月24日,我漂洋过海按时回到了祖国,从家乡齐齐哈尔出发,26日抵达了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人民医院。
这一年新疆遇到罕见的酷热天气,气温高达40摄氏度,当时有一段子说到:如果你给朋友打电话长时间没接,那他一定是在洗澡。我们所住的宿舍属于夕照日,午后酷热难耐,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坚持。
7月的一天,援疆办领导派我到乌鲁木齐市接一位从齐齐哈尔来的援疆队员,到火车站买票,卧铺售罄,只有硬座,还是慢车,下午4点半从福海县出发,次日早7点半到乌鲁木齐站。我安慰自己就当是一次火车旅游吧,体验一下坐长途火车的滋味。我按时上车,欣赏着大美新疆的沿途景色,火红的夕阳照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远方的羊群,内地罕见的骆驼一并映入眼帘,我被各种美景深深的陶醉了。
不知不觉中,夕阳落山,火车开始进入夜间运行模式,夜里10点左右,在一个不知名的站点上来很多旅客,此时列车已经处在超员运行的状态中,后上来的旅客全都站在车厢两头和过道处。站在我旁边的是一对小夫妻,他们怀里各抱着一个婴儿,看样子不满周岁,车厢内酷热难耐,孩子不停的哭闹,年轻的夫妻一会哄哄这个,一会又哄哄那个,无可奈何的表情溢于言表。都是长途,坐着都非常不舒服,何况他们站着还要抱着孩子,我赶紧把座位让给了这对小夫妻,让他们轮换坐着抱孩子,就这样我站到第二天早7点半,感觉很累,但内心却很释然。
院领导到机场为援疆队员魏恒波送行
党委书记丁国旭与魏恒波主任亲切握手
驻村扶贫 筑劳党员英雄底色
2018年6月28日,我又一次迎来了党员的洗礼和考验,我被医院党委选派到富裕县富路镇长发村执行驻村扶贫任务。赵玉环副院长带队送我到医学院和其他队员会合,我们这个队是联合组队,队长是市科协盛坚科长,队员:附属二院门诊部主任魏恒波,附属三院总务科副科长李野。在医学院集合后,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广成亲自随队到长发村,从齐市北大街出城口进入绥满高速,行驶35公里再进入碾北公路总程75公里。到长发大队部院内,镇长、大队书记及第一批扶贫队员都在院内迎接领导和新队员。
交接过程顺利完成,老队员送我们到扶贫工作队驻地,“扶贫队员之家”距离村部约2.5公里,驻地村口正在修“村村通公路”,车进不去,大家下车踩着泥泞土路,步行200余米来到住地,所住房屋结构属于现在流行的那种简易活动板房,墙体厚度约8厘米,房顶是蓝色的鱼鳞瓦,进入室内即是厨房,穿过厨房进入里间,竖排着两张单人床是我和李野的床铺。从我俩屋再进入里间,是队长的床,从队长里间通向室外,窗外50米处有一简易厕所。
坐在室内床上远眺就是一望无际的广阔田野,美丽乡村就是这里了。我们的驻地在当地叫马场屯,听村里老人讲,当年在这里饲养过军马,村里人少,20余户,散落在道路两侧,每家鸡、鸭、鹅都散养在院子里,一目了然。没有小卖部和超市,购买生活用品只能到13公里外的富路镇。
刚来时喝不惯当地的压井水(地表水),我们备一个50斤的塑料桶,每天到大队部去接自来水。烧火炉也是一项考验我们的工作,有一次我们点燃了厨房的大锅,试着用用,先烧一锅开水,用其他电锅做疙瘩汤,吃到一半时,三人都感到头晕,胸闷,大量出汗,我突然意识到是不是一氧化碳中毒啊!立即开窗、开门通风,15分钟左右症状减轻直至逐渐恢复正常。真应了那句话:入村有风险、烧火要谨慎。
临近元旦,天已经很冷了,傍晚6点半,接到村里通知,让立即到村部,市扶贫办领导抽查驻村工作队工作,穿衣出发赶往大队,检查组加司机共4人,首先分别和队员谈话,问一些扶贫方面应知应会的知识、政策。然后由队员及一名村干部带领到村里贫困户(必看)、普通村民家里走访,考察扶贫队员是否深入到贫困户家中来。宣传政策是否到位。
陪同检查组走访了大半个长发村,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我的衣服有些单薄,在严冬里走来走去,冻得我瑟瑟发抖。9点半检查组回到村部,进行反馈指导,22点返回驻地烧火取暖。真是太考验人了。记得8月份的一天傍晚,地里的庄稼已经长的近一人高了,我们三人约好一起出门散步,从驻地往村部的一条乡村公路,我们给他起名叫“长发村中心大街”,当时夜色很静,一轮明夜挂在路旁的树梢上,看着绿油油的玉米地,谈论着白天在村部见到的人和事,我们在思考,现在党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有很大的倾斜,出台了许多惠农、益农的政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补助,怎么就富裕不起来呢?
原来在农村致贫的原因有许多。比如:高龄五保户、残疾人、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致贫等等。针对各种的致贫原因,中央果断做出“精准扶贫”。扶贫的同时要“扶志”,要有志气,不等、靠、要。不能是“输血”疗法,一味的给钱、给物,要鼓励农民“造血”,用切合实际的产业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我们边走边谈,忘记了农村的艰苦,忘记了扑面而来的蚊虫,感觉长发村就要变富了,立马脱贫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的报告,开宗明义的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那么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我的理解就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做为一名普通党员,就是要在工作中服从领导,认真工作,努力完成本职,为单位争光添彩。我不是英雄,但是,如果组织需要我的时候我会毫不迟疑的服从安排,在遇到危险需要我挺身而出的时候我仍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供稿:门诊部 魏恒波)
门诊部主任魏恒波(左))在富裕县富路镇长发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
门诊部主任魏恒波(左))在富裕县富路镇长发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