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窗】齐医附属二院全科医学科:防治骨质疏松,不同人群各有重点!

时间:2024-07-20浏览:314

防治骨质疏松

不同人群各有重点

护好关节是一辈子的事!

   大家都知道“三高”的危害,但很多人却不知道,除了“三高”,还有个“一低”——低骨量。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一样,骨质疏松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是隐形的健康“杀手”,不易察觉却危害极大。 

每三秒就有一例

骨质疏松性骨折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其中的几个数据展示了骨质疏松症严峻的现状:

   •目前全球2亿人口罹患骨质疏松症,每三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

   •我国50岁以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为19.2%,知晓率却只有7%;

   •65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提升至32%;

   •1/5男性、1/3女性将在50岁后遭遇一次骨折。20%髋部骨折患者骨折后1年内死亡!

   以上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

防治骨质疏松,

不同人群各有重点!

   在骨质疏松症和正常骨骼之间还有一个低骨量人群,这个人群在我国也非常庞大。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40~49岁人群低骨量患病率达到了32.9%。对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的不重视,一旦发展为中、重度骨质疏松甚至发生脆性骨折,后果严重。

   老年人、绝经后女性、 多胎多产女性、“啤酒肚”人士(腹部深层脂肪过多)、缺乏运动的人、糖尿病人、太瘦、爱好烟酒、偏食等,都是骨折疏松的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防治宣传手册》中列出了不同人群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控重点,可供大家参考:

   01 儿童青少年

   •不偏食,不挑食,饮食结构均衡。适当多喝牛奶等,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碳酸饮料、烟、酒等。

   •运动能够增加骨密度,如:跑步、羽毛球、篮球等,都应该多参加;

   •谨慎使用影响骨骼健康的药物。

   02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

   •增加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

   03 绝经后女性

   •平衡膳食,增加饮食中的钙;

   •规律运动;

   •保持健康的体重;

   •找出骨质疏松症风险因素,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找专科 医生进行评估未来骨折风险;

   •如有必要,进行药物治疗;

   •预防跌倒!

   04 男性

   •增加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吸烟和过量饮酒;•增加体育运动;•提倡男性在进行雄激素剥夺治疗和前列腺癌治疗时,与医生沟通,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05 老年

   •保护腰椎,避免发生骨折;

   •保持身体平衡,加强平衡训练,避免跌倒。 

做好饮食调理,补充钙质!

   在众多骨质疏松防治措施中,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如何做好饮食调理,通过饮食摄取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

   18~49岁人群:每日需800mg钙,400IU维生素D;

   >50岁人群:每日需1000mg钙,400IU维生素D;

   >65岁人群:每日需1000mg钙,600IU维生素D。

   钙剂是维持骨健康的重要元素。需要补钙的时候,食补优于药补,我们首先提倡通过饮食来补钙。只有饮食达不到推荐的钙元素的摄入量时才推荐应用药物来补钙。

补钙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提起注意:

   1、需要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否则仅补钙并不能被很好的吸收和利用。

   2、补钙并不是补得越多越好。补钙应当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这样更有利于钙的吸收。反而一次大剂量的补钙是不可取的,这时人体不仅不能吸收更多钙,还会造成大量吸收不了的钙从尿排出,出现高尿钙和血管钙化等骨骼以外器官的钙化现象。

   3、因此,补钙后一定要定期监测,找到每个患者个体化的补钙量。

   在调整饮食的同时,还应该多进行有氧运动、晒太阳等,都有助于保护骨骼健康。为了早期发现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建议从40岁开始每年常规体检时增加一项骨密度检测。(供稿:全科医学科 张秉全 责编:宣传科 高秀文 一审:张秉全 二审:高秀文 三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