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窗】齐医附属二院全科医学科:骨质疏松血钙与骨钙的区别

时间:2024-07-23浏览:12

   在门诊经常有患者拿着自己的化验单问医生:我的血钙正常呀,为什么还骨质疏松呢?大家知道吗,钙在我们人体内有两种形式存在,即血钙(血液中的钙)和骨钙(骨骼中的钙)。 钙在体内的分布99%在骨骼和牙齿里,1%分布在血液和软组织里。

   1、血钙与骨钙

    血钙

   血钙是血液里的钙含量,如果血钙含量太低,出现低钙血症时,只是暂时的,算不上低钙,因为骨骼是一个巨大的钙储存库,当机体缺钙时随时可以动员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入血液中,以维持血钙的正常浓度。

    骨钙

   骨钙是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钙磷在骨骼沉积得越多,骨密度就愈坚实,骨折风险越低。反之,骨骼脆性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就越高。

   钙在骨头里,是以骨钙的形式存在的,或者说,是以骨钙的形式沉积于骨质中。特别是贮存在骨小梁中,可以使骨不断增长、增粗、增厚,骨密度增加,骨硬度增大。

    血钙能轻易成为骨钙吗?

   当然不会!这个过程需要一个重要的“引路人”:维生素K2!维生素K2能让血钙沉积到骨骼这个大仓库中,说起大仓库,肯定有库存容量的,这个容量就很重要了。相关研究表明骨骼库存骨钙的容量跟雌激素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也就是说雌激素水平越高,库存就越多,当然存储的钙量就越大啊!

    血钙能全部进入骨骼吗?

   肯定不能啊,仍有一部分血钙会从肾脏排出体外。因此,只有血钙真正转化为骨钙,才能成骨。其中,血钙的稳定是首当其冲的,作为容量库存的骨钙是需要无条件支持的!当血钙过少时,需要从容量库存里调动骨骼中的骨钙,溶解变成血钙。

   因此,只有血钙真正转化为骨钙,才能成骨。如果血钙经常不足或雌激素减少(绝经后),那么骨钙就会不断溶解,当溶得多了,那么就容易形成骨质疏松。

    两者有什么关系?

   人体中99%以上的钙储存于骨骼中;1%在血液中; 骨钙与血钙是动态变化的,共同组成人体钙的生理平衡。骨骼中的钙,会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从骨骼中入血形成血钙,血中的钙也会沉积在骨骼上在成骨细胞的作用下,形成骨钙,这一作用是由身体中众多激素、酶等共同调节。

   2 如何正确补钙

    应以膳食为主,钙补充剂为辅

   首先要知道,我们人体是不能自身合成钙的,必须从外界摄取,那么就一个字--吃!!重点来了,能随便乱吃吗?

   当摄入足够量的钙,只会有部分会成为血钙,仍有部分会在肠道与草酸结合,因此我们吃的时候就应该提升钙的量,降低草酸的量。长期高草酸饮食,会形成草酸钙结石,也会容易缺钙。人体每天都会流失一部分的钙,而且草酸又会和食物中的钙结合,影响钙吸收,直接导致血液里的血钙量不足,那么库存的骨钙就得补充啊,骨骼就不断的释骨,长时间如此下去,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单位:克/100克)

    补充维生素D和K2

   维生素D促进血钙吸收,维生素K2可以领钙入骨,促进血钙沉积,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合成,维生素K2可以通过吃绿叶蔬菜,肉类、奶、坚果等获取。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减少盐的摄取

   人体通过肾脏排钠的同时会带走一定比例的钙,所以减少盐的摄取,就可以减少钙的流失。《中国居民膳食宝塔(2022)》中提高了“限盐”目标,盐的推荐摄入量从6克下调到5克。因此每人每日的食盐量最好限制在5克以内。

    绿叶蔬菜要吃熟的(可以开水焯烫)

   焯烫过的蔬菜可以去除一大半的草酸,大大的提高了钙的利用率,那么吸收的钙量就会增加。

    多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骨骼吸收营养,还可以增加骨骼仓库钙存量。

 (供稿:全科医学科 张秉全 责编:宣传科 高秀文 一审:张秉全 二审:高秀文 三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