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骨质疏松治疗
需要坚持不懈
短期治疗效果不佳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很多骨质疏松患者已经知道治疗骨质疏松症除了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还需要进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但是很多患者治疗了一段时间,比如半年或一年,感觉没有效果或效果不佳,这是为何呢?
01
抗骨质疏松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的原因
它是慢性病
其实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短期治疗没有明显效果,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年龄增长,骨钙在不断流失,一旦出现骨松症状,骨钙丢失常达50%以上,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并发症已成为影响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短期治疗难以奏效!
临床表现
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骼力学性能下降及微骨折的出现等,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者出现脊柱变形,甚至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后果。
02
我们要记住!
权威医学指导推荐
①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骨质疏松诊断与控制》推荐:骨质疏松症是慢性病,药物治疗需要长期或相对长期才会收益。
②2013年SIGN《骨质疏松管理指南》推荐:骨质疏松症应该长期管理。
③2022年中国《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推荐: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应个体化、长期化,所有治疗至少应坚持1年以上。
通常,在治疗前和停药前均须由医生全面评估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风险,医生将对患者进行骨折风险分层管理,建议患者遵医嘱治疗。
研究显示
短期(小于6个月)的抗骨松治疗,对骨折几乎没有保护作用,而长期的抗骨松治疗,能使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率显著
增加,降低骨折风险。
03
如何进行抗骨质疏松长期治疗?
①首先了解
骨质疏松不能满足于一年的治疗,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在良好耐受的情况下初次应治疗3-5年的时间。
②在接受治疗期间
应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监测,良好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抗骨质疏松药物降低骨折的疗效。
③对复查和检测的建议
治疗前、后,用药后1-3个月到门诊进行复查,了解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是否发生骨折等,同时给予评估和健康指导;骨密度监测至少1年1次(或遵医嘱);3-6个月建议进行骨转换标志物等检测。
(供稿:全科医学科 张秉全 责编:宣传科 高秀文 一审:张秉全 二审:高秀文 三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