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的走廊里,灯光常年透着几分清冷,墙上的时钟滴答作响,3 月 21 日 —— 世界睡眠日,这个日子于忙碌的医护人员而言,有着别样的分量。作为一名护士,我见过太多被睡眠问题困扰的面容,在这特殊的节点,更想把 “好好睡觉” 这份质朴的祈愿,传递给每一个在生活中奔波的灵魂。
一、病房里的难眠之夜
值夜班时,病房区偶尔传来的叹息声,总会刺痛我的心。有的患者刚做完手术,身体的疼痛如荆棘缠绕,让他们在病床上辗转反侧,每一次试图找寻舒适睡姿的挪动,都伴随着细微的呻吟。我轻轻走进,帮他们调整点滴流速,查看伤口敷料,再温柔地协助翻身、垫好软枕,用温水擦拭额头的汗珠,只为缓解那一丝不适,让睡眠能悄然降临。我轻声低语,告知他们放松的技巧,像引导孩子入睡一般看着他们紧绷的神情逐渐舒缓,眼皮缓缓垂下,这是属于病房的 “哄睡” 时刻,静谧且充满希望。
还有那些因疾病焦虑难眠的患者,对未知病情的恐惧、在脑海中搅成一团乱麻。我耐心地坐在床边,握住他们颤抖的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治疗方案,分享成功康复的案例,给予心理上的安抚。当他们眼中的慌乱褪去,呼吸渐趋平稳,慢慢进入梦乡,我知道,这一夜,他们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也赢得了睡眠这场 “小战役”。
二、失眠,无声的健康杀手
走出医院,回归日常人海,失眠的阴霾笼罩着各行各业。年轻的上班族,为赶项目在电脑前鏖战至凌晨,咖啡一杯接一杯,待上床时,大脑却仍处于亢奋的应激状态,数着绵羊直到晨曦微露。长期如此,身体的警钟被敲响:免疫力直线下降!
备考的学生,在书堆与习题集里苦熬,压力化作失眠的帮凶,夜晚反复回忆知识点,越想越清醒,从而缺乏睡眠让大脑缺乏休息。
中老年人受失眠困扰同样苦不堪言,本就逐渐衰退的身体机能,因睡眠不足雪上加霜。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风险攀升,夜晚睡眠时呼吸紊乱,甚至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让家人担惊受怕。
三、睡眠—生命的能量补给站
我们总在追逐白昼的光芒,却忘了夜晚的宁静同样珍贵。睡眠,它不是懒惰的代名词,而是身体这座精密机器的修复站。当我们陷入沉睡,免疫系统悄然激活,如同忠诚的卫士巡视全身,修复受损细胞,让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抵御外界病菌侵袭;大脑开启 “排毒” 程序,清扫日间堆积的代谢废物,为新的一天储备能量,思维变得敏捷清晰,创造力源源不断。
从长远看,规律且充足的睡眠能延缓衰老,皮肤在夜间得到滋养修复,皱纹少了,气色好了,整个人从内而外散发着活力,是比任何保健品、护肤品都有效的“青春秘籍”与“活力源泉”。
四、开启甜梦之旅的钥匙
亲爱的朋友,无论你身处何方,背负怎样的压力,在这世界睡眠日,请许自己一场酣眠。睡前一小时,放下手机里的喧嚣,屏幕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干扰入睡信号。泡个热水澡,让温热的水流带走疲惫,舒张毛孔的同时放松紧绷的神经;喝一小杯温牛奶。身为护士,我愿在每一个守护生命的间隙,也为大家的睡眠站岗。愿此的每一夜,城市灯火渐息时,所有人都能沉入甜美的梦乡,醒来时,带着饱满的精气神,重新拥抱生活的滚烫,因为好好睡觉,便是开启美好人生的第一把钥匙。
(供稿:附属四院女病区 石璐岩 责编:宣传科李征 一审:刘万强 二审:高秀文 三审:武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