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巧除颅内“胶皮管”

时间:2009-05-12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608

    25×3×4厘米大小、上面布满瓣膜、其间已形成杂乱的钙化片,这个长条状病变组织长在脑袋里,从前额横穿至“后脑勺”。谁要长上了,一定没好。

    这不,富裕县44岁的老黄,就因此头疼、右手不好使了。
 
    1月3日,老黄找到齐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增良,CT、核磁检查显示:“左额、颞、顶、枕巨大颅内占位病变”。这才知道自己颅内长了个大家伙。
 
    几天后,刘增良和同事为老黄进行了开颅探查手术,终于看清了这个大“胶皮管”的真面目,原来是一个“胶皮管样”颅内皮样囊肿。
 
    由于病变与周围脑组织、血管、颅底紧密粘连,解剖关系紊乱,管腔周围新生血管密布,尤其是紧邻的大脑中动脉,担负着大脑颞叶、顶部及深部神经核团的血液供应,一旦受到损伤,将危及病人生命。
 
    面对如此复杂而又异常的情况,刘增良果断决定:将囊肿分成三段——“各个击破”。他借助手术显微镜,小心翼翼的探查、剥离、止血……10个小时后,终于彻底清除了这个罕见的大囊肿。
 
    一周后,老黄顺利康复出院。

    据刘增良介绍,颅内皮样囊肿很少见,巨大的皮样囊肿更是罕见。它是由胚胎残余组织形成的先天性肿瘤,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0.04~0.6%,癫痫和头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以免自发或因外伤、癫痫等引起破裂,进而引起化学性脑炎、脑梗塞、血管痉挛,甚而危及生命。但完整切除后,效果较好,一般无复发。
                                                               (摘自鹤城晚报 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