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4-14
-
04-21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作为我省西北部地区医疗中心之一,该院技术力量雄厚,在省内外拥有大批患者群。
附属二院心内三科是个刚刚成立的科室,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可这个科室一诞生,便爆出“冷门”,在短短的时间内,患者数量跃居全院之首!
找知名医院、看经验丰富的名医是人们看病的普遍心理,而这个“娃娃”科室在这所名医荟萃的医院里却攀升到“人气指数”之颠,他们有什么制胜法宝?我们不妨到那里去探个究竟——
诊疗护理就讲一个“精”
心内三科要求医护人员:从入院办理到陪同检查,从详细询问病史到正确诊断、合理用药,从规范操作到严格控制输液滴数,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到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从健康教育到出院指导,患者就医的每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大意。
精确诊断是治好病的基础。心脏病突发,生死只在瞬间,因此对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齐齐哈尔大学的一位病人,在附属二院急诊科就诊时,突然心脏骤停,生命体征消失。急诊科大夫一面求助于心内三科主任吴晓杰,一面通知患者家属。20分钟后,当患者家属与单位领导赶到医院处理“后事”时,患者已在吴主任的全力抢救下起死回生。关键时刻,正是吴晓杰对患者病情的精确诊断——急性心梗发作,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得以挽回患者生命。
一线希望,百倍努力,救死扶伤,永不言弃。如今,有些医生常常因担心惹上医疗官司,而不敢轻易接收危重病人。而心内三科却总是要面对“棘手”的危重病人。2010年8月31日中午,一位食管癌术后合并重症肺感染、心肺循环衰竭的患者,从一家二级医院转送到附属二院心内三科。这位严重喘憋伴发热的患者被抬入病房时,心电监护提示血压200/110mmHg、心率160次/分、血氧饱和度56%,患者精神状态极差,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护人员迅速展开治疗。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科里的几名医生不分昼夜轮流在患者床头监护,直至患者病情平稳。他们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精心的医治,硬是将一个濒临死亡的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不畏辛苦,精细护理。本市患者苏雅芹在一次住院期间,三次心脏骤停,吴晓杰实施几次心肺复苏成功,并床头守护三个昼夜,最终使病人获得新生。林甸县患者明德和,患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情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入院6天没有血压,家属几近绝望。但医生们始终没有放弃,6天来,他们寸步不离地在病人床边守护,最终使病人起死回生。
讲求“精”不仅在诊治和护理上,他们还非常注意细节。为了给患者创造高质量的住院环境,科主任吴晓杰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将卫生间里所有的木门清洗粉刷,把一个个破旧的床头柜重新刷漆翻新,她还自掏腰包将气枕换成舒适的荞麦皮枕头,购置30多个陪护小凳子,为病房安装纱窗、窗帘、暖气罩……
患者不花冤枉钱
人有个头疼脑热不会太在意,而一旦心脏不舒服,就不会不当回事儿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是全身的供血中心,心脏的健康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看病难、看病贵”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看心血管疾病是不是要花大笔“银子”呢?解答这个问题,是不能一句话回答清楚的,先听个故事吧。
2010年8月的一天,一位手捂胸口,大汗淋漓的老人被家人紧急送到附属二院。心内三科主任吴晓杰诊断老人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经过及时对症抢救,数分钟后,老人症状缓解。在医生向患者家人交代老人的病情,建议她入院治疗时,老人的儿子面露难色,道出他们家住富裕县农村,家中经济困难,没有太多的钱住院。
“不用太多的钱!大娘这病挺严重,您安心在这治病,我们会尽力帮助你的。”吴晓杰婉留下老人。心内三科全体医生“用最少的检查做最明确的诊断,用最便宜的药做最好的治疗” 这一努力方向在老人的身上得以应验,看着日渐好转的母亲,老人的儿子激动地落下泪来:“要是没有你们,我妈早就没了……”
在附属二院心内三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没用的化验单不允许开,不必要的高价药不允许开。虽然这项规定是口头的,但每个医生都视其为铁律,因为无论谁破了规,病人所花的这项费用,都由责任医生“埋单”。
尽管这项规定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就医负担,但“不领情”者也不乏其人。拜泉县一位40多岁农民,患有严重心脏病,就诊于多家医院,医疗费用高昂但效果不佳。辗转来到附属二院,吴晓杰开出了只有几元钱的药方,不禁让患者产生质疑。但数月后的一天,这位患者搀扶着一位老人找到她,热泪盈眶地说:“吴大夫,你几块钱的药救了我的命,我妈一定要我带她来见见你这位‘神医’!”
许多人都这样认为,什么钱都可以省,唯独看病的钱不能省。特别是一些久病不愈的病人,更是“迷信”贵药。听听吴晓杰主任掏心子的话吧:“从病人的各项体征就能排除掉的病变,根本就不需要化验;不用高档抗生素是因为这类药易引发菌群失调,甚至真菌感染;有些药价钱便宜,但并不比高价药疗效差……”并非这里的医生“吝啬”,而是他们用心良苦。吴晓杰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要把花病人的钱,当作花自己的钱。”
朝气蓬勃团队干劲足
附属二院的心血管内科不仅是医学院重点学科,而且是市级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开展的经皮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封闭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支架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化学消融术填补了齐市地区医疗技术的空白。技术力量雄厚,是培养高精端人才的温床。成立新科室,正是医院实施“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战略,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为医护人员搭建发展平台的一项重要举措。
新科室的领军人物吴晓杰从医20余年,素以“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好口碑在患者中广为传颂。她曾先后两次抢救心脏骤停超过一小时的患者,并获得成功,创造了本院心肺复苏抢救史上的奇迹!吴晓杰通过进修学习的机会,与北京安贞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取得扶贫绿色通道的“通行证”,为很多特困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心内三科与北京安贞医院的相互合作和开辟冠脉血管支架绿色通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住我市建华区的韩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幸运者,早年被诊断为心肌梗塞的他,需行冠脉支架术改善预后,但高昂的手术费用让他始终无法得到妥善治疗。得知情况后,吴主任立即帮他联系安贞医院,使他有幸踏上绿色通道,并成功施行了免费心脏支架手术,重拾生活信心!
在临床医疗方面,吴主任诊断及时,用药恰当,治疗方向把握准确。在科室管理中,她作风严谨,方式方法科学,虚心接受下属及患者的意见,及时修正科里的管理漏洞,使刚刚成立的科室在短时间内焕发出勃勃生机。
和谐科室,工作干劲足。为了不耽误患者治疗,科室成立的前一夜,全体心三人就对新科室的所有病房、办公室进行了全面的清洁工作,直到凌晨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各自回家。这一夜的辛劳,换来了心三科“搬家工作”的顺利完成,使所有患者都能够在第二日进行正常治疗。
关怀是鼓足干劲的一剂良药,吴晓杰拿出自己近两个月的奖金,为医护人员购买了饮水机、冷风扇等生活用品;她还主动要求参与值夜班,为下级医生减轻负担。吴晓杰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把所有精力放在工作和患者身上的精神,感动着患者,鼓舞着全体心三人。“坚持每日查房”、“没有节假日”、“下夜班不退、上夜班不休”已成了心内三人的工作习惯。为了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他们还坚持定期业务学习;遇到疑难医疗护理问题时,科室人员共同探讨;每天,他们都会提前到达工作岗位,谨慎、细致、耐心地询问患者的情况,不放过病人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成长。
心内三科为什么人气如此之旺?因为这支年轻的队伍,追求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真诚对待病人,有着团结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示了青年人特有的朝气蓬勃和青春活力。
( 记者 靳丹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