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4-14
-
04-21
——记迅猛发展中的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一科
当你步入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一科时,看到的是医护人员那微笑的脸庞和热情的服务,听到的是医护人员细心的问询和贴心的话语,领略的是医患和谐的风景和已经住满的病房……这个心内一科,何以有如此之多的患者量?何以有如此之高的信誉度?不禁让记者张大了探寻的眼睛……
追求卓越的领军人
“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永远做一名好医生”,是心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李春峰的人生最高追求。
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怀揣“救死扶伤奉献青春”坚定信念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附属二院心肺科工作,实现了他小时候就有的“白衣战士”的梦想。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参加工作后的他,依然刻苦钻研、勇于实践,在工作岗位上辍辍前行。1995年,因工作突出,他被派到大连肿瘤医院进修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半年。学成归来的他,于1996年率先在附属二院开展恶性肿瘤血管内灌注栓塞治疗,此项先进技术,也为医院晋升三甲医院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为追求卓越,李春峰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2000年,他第一个被派到北京安贞医院,在那里进修心血管内科及介入一年。回来后又率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技术。同时,他与北京安贞医院及省内多家医院建立起了协作关系。
通过一系列的进修学习,让李春峰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他掌握了心血管内科的相关技术,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心包病、心衰)的诊治,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及周围血管病的诊治等。
他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论著一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医学院教学科研二等奖两项。并于2006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成为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
在同事们面前,李春峰儒雅中透着博学,纯朴中透着宽厚。在患者们面前,他性格温文尔雅,待人如和风细雨;在工作面前,他业务精湛,在工作中始终是一丝不苟;在患者家属面前,他医德高尚,每一个决定、每一套方案都能站在患者及家人的立场上考虑。
李春峰更以从医21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抢救了一例例患难的病人,让他们迎来健康的朝阳。
70岁的高大娘,曾因心前区疼痛五年,反复住院多次,每次都经抗凝、抗血小板等正规的内科治疗,出院后仍频繁进行性出现心前区疼痛,不能正常生活。这次住进附属二院心内一科时,经化验还伴有因高血压而合并的肾功能不全。
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李春峰主任和北京安贞医院专家,经过共同研究后最终果断决定:患者的顽固性心绞痛内科治疗无效,只有采用介入治疗!
经过紧张的手术,冠脉造影顺利完成,结果却显示:右冠脉100%闭塞,前降支中段95%闭塞,回旋支近段90%闭塞。这就意味着该患者心脏的三支大血管全都有严重的病变。向家属交代病情:三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只能外科搭桥,而合并肾功不全,内科介入、外科搭桥手术对患者风险都很大。
家属哭了,难道老人真的站在岌岌可危的悬崖边了吗?家属孝心的哀求、老人对生命的渴望,让李主任深感身上责任的重大:无论如何要挽救患者的生命!
于是,他选用了低渗造影剂,开始介入治疗:一根根导丝、一根根导管,先后通过右冠脉、前降支、回旋支,在球囊“喀喀”的扩张声中,五枚支架分次植入三支血管,一条条无影的血管内显示了浓浓的造影剂,三支血管全部打通!此时,身穿重重铅衣的李春峰主任和张红岩副主任早已汗流浃背,但脸上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如今,高大娘已完全没有心前区疼痛的症状,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放射线下为病人做介入治疗,其辐射量对人体的伤害极大,每次手术下来,医生都会备感疲劳,严重的还会增加白血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但为了让病人能够走出生命的困境,李春峰主任甘愿奉献,从不轻言放弃。
李春峰主任不仅对介入治疗尤为擅长,而且对疑难杂症也颇有经验。
家住富裕县的一位李某,因肝癌术后,肿瘤再次生长并多发,全身恶液质状态,走遍了省及北京的医院,手术已不再可能,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找李春峰主任。李主任将患者的检查结果再次全面分析后决定,先把化验指标恢复正常后,再行肝动脉化疗及栓塞术,术后一个月,患者的肿瘤面积明显缩小,体重也长了10斤,体力明显恢复许多,家属高兴地说:“没想到我们没花多少钱,在家门口就把病看好了。”
一串串荣誉,是实力的见证;而荣誉的取得,却是多年辛勤付出的结果。李春峰主任,经过不懈的努力,赢得了口碑和信誉,于2010年8月获卫生部起搏器植入介入资质免试认定,同年9月通过卫生部考试,获得冠心病介入资质。
技术先进的特色科
一个科室的发展,除了有一个优秀的领军人,还需要打造科室的特色。心内一科,是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自2000年与国内心血管著名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建立合作以来,率先开展了介入治疗冠心病,使心血管患者身在本院,却能享受国内一流专家的诊治。它将心血管专业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心内一科,平均每年做心脏冠脉造影手术50余例,心脏支架植入术40余例,永久起博器植入术10余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0余例。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100余例,急性肺栓塞3例,急性左心衰250人。
“千方百计地让前来就诊的患者得到救治”,是李主任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心内一科的宗旨。就这样,心内一科采用国内一流的先进诊疗技术,挽救一例例患者于危难之间。
一位农民李某,女,74岁,干农活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被120急救车送来时,老人周身湿冷、面色苍白,已处于休克状态,血压70/40mmHg,心率42次/分,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
李春峰主任和张红岩副主任,立即给患者溶栓、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这时,患者又出现呼吸困难,床头胸片提示患者心脏增大、双肺淤血,说明患者急性心梗合并心衰,出现的这一系列病症就意味着患者的死亡率高达90%。监护、吸氧、强心、扩血管……观察病情、调整药物,一次次的急性左心衰发作、一次次地抢救成功。
半月后,再次为该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在闭塞的右冠脉内成功放入两枚支架,患者的心脏供血改善,心功能逐渐恢复。出院时,老人的症状全部缓解;再次做胸片,心脏明显缩小。
全体医护人员仿佛打了一场胜仗,长长出了一口气。老人的孩子喜极而泣地说:“你们的医术太高了,谢谢你们从死亡线上把我妈妈拉了回来!”
还有一位患者田某,男,45岁,因血压高入院,口服四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不降,做超声及64排肾CT,结果为肾动脉狭窄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同时出现肾功能不全。
来到心内一科后,医护人员为患者在左肾动脉植入一枚支架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束了长达5年的口服降压药物的历史。
也正是由于心内一科,先进的技术和出色的工作,在今年医院“三甲”的评定中,护理队伍得到了检查团的高度评价,医疗组在病例评审中,也没扣一分。
和谐发展的新团队
“病人无医,将陷于无望。病人无护,将陷于无助。”一个和谐发展的团队,是为患者实施诊疗技术的基础。
自2006年分科以来,该科室经过不断的发展,如今,已拥有一个造诣深厚、业务精湛、颇具特色的医疗团队,他们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继续推动科室再上新台阶。该科室有医护人员17名。医生7名,护士10名。硕士研究生3名,其余为本科学历。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
张红岩,心内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内科党支部书记。199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医学院,2007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5年,曾赴北京安贞医院进修学习心血管介入治疗一年。2007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心血管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作为副主编撰写书籍《心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断治疗》,参与编写国家医学教材辅导《诊断学学习指南》。主持市科研一项,参与市科研三项,并获技术成果三等奖两项。获医学院新技术及优秀教学成果奖各一项。擅长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掌握冠脉造影、支架植入、心脏起博器的植入等介入性诊治手段。多次被评为出席医院及医学院“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附属二院心内一科的全体医护人员,时刻以呵护患者的生命与健康为己任,潜心学习、默默奉献,将最先进的医学成果带给患者,以最高新的技术服务于百姓。
龙沙区的郭某,男,67岁,因心前区疼痛4天后入院,被诊断为“急性心梗”。经治疗病情平稳,于入院的第5天夜间23点,突然喘憋,颜面及周身紫绀、烦躁、大小便失禁,当时做心电图显示:右束支传导阻滞,监护血氧饱和度56%。值班的张红岩副主任,立即告知家属,患者得的是急性肺血栓栓塞,这种疾病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并立即展开溶栓、抗凝、呼吸兴奋剂等抢救措施。经过奋战,凌晨3点左右,患者的状态转危为安,后患者经肺通气灌注扫描证实:右肺中叶肺血栓栓塞。经治疗半月,患者彻底康复出院。
李某,65岁,女,因心慌入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心力衰竭”,入院后给予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等药物。患者因心衰电生理不稳定,于入院后第三天突然出现室速、室颤、心脏骤停,血压、脉搏消失。值班医生杨富德立即电除颤,并同时用药物除颤。患者一夜共反复发生7次心脏骤停,在场的家属哭着看患者的状态表示放弃。但杨富德主治医生并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电除颤,终于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心内一科不仅医技精湛,而且管理严格。科室在李春峰主任的带领下,将“医心慈、医术精、医纪严、医风正”作为全体人员的工作理念,在工作中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贯穿于诊疗、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真诚、热情、友善。科室每一名员工都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并且自觉地将其融于对待患者的一言一行之中。
病魔无情人有情。每天清晨,夜班医生都为入院患者测量血压,及时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并指导患者的用药情况,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对出院患者给予出院指导,制定二级预防方案,并进行电话跟踪询问病情。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没有病人还要我们医院干什么,还要我们干什么?”这是心内一科全体人员内心的写照,他们奉献并快乐着。
每年在气候变化的时候,也是心血管内科的多发期。每每这些时候,也是李春峰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最忙碌的时候,他们一切都以病人为中心,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并且从不收红包,还为贫困的患者集体捐款,并想方设法地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
李春峰主任说,他家住在单位家属楼的8楼,一天晚上他最多的时候竟然连续跑了四趟;只要有重症监护病人,他会几天几夜不回家;由于他和爱人工作忙,有时没时间接送即将高考的女儿,只能让同事邻居帮忙,每每提起此事,他总会感觉愧对妻女,但懂事的女儿却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考上了重点大学,让他倍感欣慰。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护士。”不仅医生尽职尽责,护士的表现也毫不逊色。以汪明杰为护士长的护理人员,也每天悉心呵护病人,为他们吸氧、买饭、送衣,甚至还为病人翻身、扣背、端屎、倒尿,从不嫌脏怕累。在汪明杰生孩子的时候,仅仅休了三个月产假。即使在产假期间,只要病人有需要,她也会迅速扔下孩子来医院照顾病人。
在采访期间,护士长拿来了意见簿,或简短的留言,或抒情的小诗,均表达了患者对心内一科医护人员的真情赞美。还有那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都是对他们最高的奖赏。正因此,心内一科连续两年被评为齐医学院的“先进集体”。
“没有成功不需要努力,没有收获不需要付出”,心内一科必将在李春峰主任的带领下,用对梦想的坚定、对医术的追求,促使他们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执著地为“心”护航,让生命更好地扬帆! (科室电话:2739724)
在朝阳辉映的清晨,没有他们泰然自若的徜徉,只有匆匆的脚步;在夕阳西下的傍晚,没有他们花前月下的徘徊,只有忙碌的身影;在群星闪烁的夜晚,没有他们怡情安然的甜梦,只有奋进的执著!
他们,犹如燃烧的蜡烛,点燃自己照亮他人;他们,犹如吐丝的春蚕,奉献自己温暖他人;他们,将青春挥洒在手术台前,将真诚写在护理室中;他们,将爱心和希望,交给一例例重症患者。
他们,一直在——
(特约记者 付桂华 董晓明 记者 韩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