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创先争优活动个人典型事迹介绍

时间:2011-03-05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960

 —一位可以将生命相托付的医生

    她是一名普通的医生,她在守护生命这块崇高而圣洁的园地里辛勤耕耘了20个春秋,治过多少人,救了多少命,她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她救治的每一位患者都对她充满着无限的感激和崇敬,她,就是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心内三科主任——吴晓杰。
 
    心内三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并积极向上的年青集体,是一支业务过硬、能吃苦、爱奉献的年青团队。医护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在科室成立至今不足一年的时间里,在科主任吴晓杰的带领下,以他们科学严谨的医疗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倾我所有,尽我所能"的行动理念,感动着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
 
    刚刚成立的心内三科刚一诞生,便爆出“冷门”,在短短的数月里,患者数量跃居全院之首,她有什么制胜法宝,使“人气”如此之旺?
 
只有医术精湛才是从医之本
 
    1991年,吴晓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成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的一名心内科医生。2007年专修于广洲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衰治疗专业。又在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基础上,2009年进修于北京安贞医院,在全国著名心脏介入手术专家吕树铮(导师)教授指导下,攻克了心脏介入手术专业。
 
    优异的学业、极佳的进修机会和丰富的阅历,加之本人的虚心好学,使得她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治疗进展以及各种抢救措施娴熟于胸,能精确地把握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人(特别是高血压危象、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顽固心绞痛、难治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和糖尿病综合症等)的诊断和处理。提高了多脏器功能哀竭、心肺复苏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命质量。
 
    年轻的她,因业务强、技术精,处理急危重病人到位,应变能力强,5年前,医院任她为心内二科副主任的职务。成为齐齐哈尔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学、诊断学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同时,兼任齐齐哈尔医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齐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市内科分会理事会理事。齐市建华区政协委员。
 
    吴晓杰从医20年,素以医术精湛、忘我工作所著称。她常说:“医生只有医术精湛才是立足之本……”。因此,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刷新自己抢救危难病人的记录。她成功救治了近万例心血管病患者。尤其在近年间,她成功抢救了两例心脏骤停超过—小时以上的病人而远近闻名,此两项成功病历创造了本院心脏病抢救史上的最高纪录,也填补了本市的医疗空白。
 
    2010年8月,患者孔祥忠因在本市一家医院做食管癌手术,出现严重肺感染、心肺循环衰竭,心电监护提示血压200/110mmHg、心率160次/分、血氧饱和度56%,生命危在旦夕,医院己通知家属作好“后事准备”,经过好心医生的指点,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附属二院刚刚成立的心内三科,吴晓杰带领全科人员三天三夜的抢救和床头看护,使患者转危为安。吴晓杰准确的判断、精确的治疗和高超的医术让家属见证了他们不敢相信的奇迹。家属在感谢信中激动地写道:“你们就是孔祥忠的再生父母!是你们,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渴望!是你们,让我们在经历了生死离别之后仍然感激这个世界、感激这所医院和医护人员!”。
 
    患者苏雅芹在一次住院期间,三次心脏骤停,吴晓杰实施几次心肺复苏成功,并床头守护三个昼夜,最终使病人获得新生。
    林甸县患者明德和,患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病情危急,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入院6天没有血压,家属几近绝望。但吴晓杰始终没有放弃,6天来,她寸步不离地在病人床边守护,最终使病人起死回生。
 
    5年前,拜泉县一位40多岁农民王福,心慌气短,伴随阵阵昏迷等症,经哈市和大庆市等几个城市大医院住院治疗,均不见有大的好转。辗转几次治病,家里卖了—间房子和—头耕牛,仅抱—线希望来到本院治疗,经过吴晓杰缜密的检查和询问后,立即作出准确结论(室上速),并当即开出了只有几元钱的药方,当患者用怀疑的目光和愤怒的情绪质问她时,她用真情和耐心的解释终于说服了这位患者。数月后的—天,只见这位“患者”用四轮拖垃机满载全村十几位病人,从拜泉县开车来找吴大夫这位“神医”,求她给全村人看病。从此,在拜泉县好几个地方的老百姓都在传说:“吴大夫神了”。至今,拜泉县仍然有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他们不但看病,也成了吴晓杰的“粉丝”。
 
只有医德高尚才是从医之魂
 
    吴晓杰从医几十年,她始终把患者作为亲人,把疑难重症作为必须攻克的责任目标,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包治到底”。所以经常有从大庆、绥化、内蒙古等城市或本市其它医院慕名专程转院来看病的重症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她始终以—种感恩的心态来报恩于医院,她感激附属二院对她几十年的培养,尤其是感谢医院为她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但她更感恩于患者,正如她所说:“患者来求助于医生,是将健康和生命相托付。人世间再也没有比这更珍贵的托付了,这难道不值得我心存感恩吗?这发自内心的真情话语,足以体现了她高尚的职业道德。
 
    患者吕奶奶,早年丧夫,40多岁守寡,一辈子靠捡“破烂”供养了七个子女。她就是在这种困境中走过了72个春秋,如今却突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来到心内三科救治。当需办理住院手续时,老人的儿子手拍胸膛,泣不成声,场面让人心酸不己…,原来是拿不起住院费用,吴主任得知后,当即拿出了500元线为老人交了住院费,并带领全体医护人员一方面为其治病,一方面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三顿饭都是医护人员吃什么,老人吃什么。即使这样,老人也不忍心全部吃掉,把大家送给她的面包和饼吃—半留—半,连同送给她的毛巾等物品—块省下来让儿子带回家去,大家见状好不凄惨…。经过半月的治疗,老人病情康复,当让她出院时,这位老人竞失声痛哭不愿离开心内三科…
    在心内三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没用的化验单或者物理检查单不开,不必要的高档抗生素不开。这项规定,每个医生视它为铁律,因为如果谁破了规,多花的费用都由责任医生负责交费。这项规定不少老患者都知道。在行医过程中,吴晓杰经常告诫下属,要把患者的钱,当成花我们自已的钱来对待。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排忧解难。同时,凡在本科办理出院手续的患者,都会得到一份“出院须知”。此须知注明了本科科主任、主治医生的联系方式、该患者的病历、用药情况,尤其是注明了出院后需要服用巩固病情的药物、饮食和注意事项以及凭此须知可在半年内免费来心内三科进行体检等详细情况。这即满足了患者及家属住院期间的“知情权”,又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
 
    2008年,本市患者国先生,在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看病时,突发心肌梗死,在心电图床上心脏骤停,生命停止,急诊科—面及时求助于吴晓杰主任抢救,一面通知患者单位,经过20多分钟的紧急抢救,当患者的家人与单位领导得到消息来医院处理“后事”的时候,他己在吴主任的全力抢救下起死回生…。由于该患者病情非常严重,又在吴主任的指导下,在两年间,分别两次在本科室做了心脏介入手术,共置入支架5枚。现今,该患者己全部治愈。该患者为表达救命之恩,曾几次答谢吴晓杰主任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说:“抢救一个生命,是医生一生的资本和快乐,这不需要报答,只需要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在医生与患者间产生真情,而真情是无价的,如果接受礼物,那就是一次性买断了真情,而被买断的真情还叫情吗”?
 
    多年来,他用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赢得了患者的爱戴与敬重,诠释着大医至精至诚的真谛。同时,他也多次获得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先进个人殊荣,并荣幸地被齐市广大患者推荐、评选并由市医保局授予了优秀医生的光荣称号。
 
    在她从医的几十年间,对待患者,她如春风送暖,几十年如一日,她不但把患者视为亲人,而且把患者作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常说:“医生就是为救命而活着,如果医生没有无数个患者在身边,自己活着就没意义了”;对待下属,如寒冬里的暖阳,她从不允许她的属下在患者中出现的一丝漏洞,在严酷的同时,作到毫无保留地严传身教,使她属下的年青医生在几个月内,在医术上有了迅速的提高;对待工作,她舍小家,为大家。  
 
    如今,这支年青的医疗团队在吴晓杰的带领之下,成为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爱奉献的团队,一支敢于挑战自我、知难而上的团队,他们不是专门为医德医风工作而工作,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踏实的工作、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来践行了一个好的医德医风。他们所作的一切,越来越被本市乃至省内城、乡的千万个患者所认可,并为全市树立起一面医德医风的光辉旗帜,她们将迎着朝阳走向新的辉煌。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二院“行风监督员”
国岸石(齐齐哈尔大学)   
韩兴林(齐齐哈尔市委党校)
 
 
 
吴晓杰主任
 
 
吴晓杰在业务查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