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信念永恒 脚步铿锵

时间:2011-03-16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655

——记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女医生呼吸内科主任于湘春教授   


    “健康相系,性命相托,这是全人类对医务工作者的重托与厚望,因此,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责任,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于湘春教授就是为了这份神圣的责任,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在医者的道路上无怨无悔地努力着,奋斗着,奉献着,用其单薄的肩膀扛起了呼吸内科这面大旗。

 

平凡行医路  尽显天使情

 

      于湘春主任自1987年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就来到附属二院的呼吸内科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现兼任市医学会呼吸专业副主任委员,市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994年赴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学习,1997年赴哈医大二院学习支气管镜技术。

 

      24年的行医生涯,锤炼了她永不言败的精神,塑造了她果敢刚毅的性格,多年来,她一丝不苟,执着于病人的笑脸,执着于病人的生命,用无私的大爱挽救了无数个家庭,安抚了无数颗心灵。

 

      200610月,技术全面、信心满满的于湘春,为了更好发展呼吸内科诊疗技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主动向医院领导请缨成立了呼吸内科病房,面对身体单薄的于主任,张淑英院长语重心长地问她:你有信心带好这个科室吗?于主任坚定地回答:有,请院长放心,我一定不辜负您对我的信任。

 

      新的科室成立了,但挑战也摆在了她面前:医护人员的不足、病源的稀缺以及新成员间的相互磨合等,都给于湘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时,于主任把所有压力都化作了动力,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亲自参加值夜班,积极培养李更森、赵薇薇等年轻一代医生,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迅速得到了提高,很快成为了科室骨干,协助方玉玲护士长尽快进入角色,提高管理能力,保证护理质量。

 

      就这样,她把全部的精力和体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中,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在她的感召下,科室很快走上了正轨,医疗秩序井然,病源充足稳定,更令人欣喜的是科室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在悄无声息中增强。

 

      由于过度操劳,于主任身体严重透支,疾病已在不知不觉中侵入了她的身体,20075月,她做了第一次手术,术后,为了科室工作不受影响,仅休息2周就又走上了心爱的工作岗位,来到了病人身边。见到她那更显单薄的身躯,更加消瘦的面庞,让人心疼让人怜惜。而她却全然不顾,心中装满了病人,装满了医生的职责。

 

      每当为病人查体叩诊时,刚刚愈合的手术刀口仍在阵阵作痛,痛感传遍了全身,让她难以直腰,但一见到病人的笑脸,她又全然忘却。

 

      在她的努力下,科室在一天天成长进步,病人在一天天增多,这让于主任也多了一份自信,同时也为工作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只要病人需要就随叫随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几乎成了24小时医生。

 

      2007年大年初一晚10点,科内来了一个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因煤烟中毒导致昏迷,手臂也布满水泡,于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刻赶到病房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高压氧、营养脑细胞、预防感染……

 

      病人得救了,科室壮大了,而她却又一次陷入了疾病的沼泽中,200712月,她做了第二次手术,仅仅间隔6个多月,于主任承受了两次手术的打击,此时,她的身体已极度虚弱,然而,心爱的事业促使她顽强地与病魔做着抗争,一个多月后,她又出现在病房里,继续着她的努力与奋斗。

 

      为了病人,为了医学事业,她放弃了休息,愧对了心爱的女儿。2008年,正值孩子高考,如此关键时刻,大部分学子正在享受着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生怕留下半点遗憾,而于主任,却把时间都给了病人,懂事的女儿为了不影响母亲的工作,两餐都去学校食堂,至今,于主任还心怀愧疚和自责。

 

      面对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对人类的袭击,于主任更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下县城、走乡村、到电台,用一名医者的职业精神在抵御着瘟疫、拯救着病人,医院、学校等诸多场所都留下了她坚定的身影,感人的瞬间,她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名女医生的执着与伟大。

 

高超诊疗术 顽疾去无踪

 

      栉风沐雨,天道酬勤。20多年的努力拼搏,已使人到中年的于主任医术更加精湛,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敏锐,用高超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攻破了无数个顽疾。                                                                                                     

                                       

      2011121日,一位来自碾子山区的中年男性患者,因患中毒性肺炎而出现呼吸衰竭,并发多脏器损害,院方已向家属告知病危,并建议转至ICU治疗,但因病人家庭拮据,无能力支付重症监护费用,因而拒绝进入ICU,坚持在呼吸内科维持治疗。看到病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于主任果断接受了家属的意见,精心为病人制定出了科学、详细的治疗方案,并设专人24小时监护,在呼吸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奇迹发生了,病人安全度过危险期而恢复健康。                                                                                                                     

 

      肺血栓栓塞症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起病急骤,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但因其症状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和漏诊,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于主任凭借多年的经验、科学的手段和缜密的思维有效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

 

      一位家住铁锋区的老年男性病人,因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继发感染,20101128日住进了呼吸内科,121日,病人在行辅助检查途中,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多汗、口唇紫绀,正在出专家门诊的于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返回病房,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特点,马上考虑到病人可能患上了肺血栓栓塞症,于是立即急查血清第二聚体(该病的筛查指标),结果显示血清第二聚体明显升高,遂进行CT肺动脉造影(该病的特异性指标),结果呈阳性,最后确定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由于诊断的及时准确,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在全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病人转危为安。

 

      临床工作中,为不断提高呼吸内科的诊疗水平,于主任带领科室积极开展支气管镜技术,以新方法和新手段为病人解除着痛苦。

 

      支气管镜是近10年来诊治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基本技术,可通过刷检、钳检、灌洗对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及局部治疗,疗程短,效果好。

 

      曾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因胸闷、气短到我院门诊求治, CT诊断为左肺中心型肺癌伴左上肺不张,病人及家属极度恐慌,为得到进一步的诊治,慕名找到了于主任,于主任根据该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立即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病人左主支气管呈环状狭窄,左上叶支气管痰液阻塞,灌洗后,病变部位明显狭窄并呈缝隙样,经刷检后查到抗酸杆菌,最后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让病人绝处逢生。

 

悉心育桃李  大爱铸师魂

 

      多年来,她传道授业,解惑答疑,用大医精神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人生画卷。

 

      每一次理论课,她都精心选择典型病例,查阅大量资料,认真进行课型设计和书写教案,生动、流畅的教学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无论怎么忙,于主任都会准时赶到教学现场,亲自指导学生完成各项技能的规范操作。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多次被评为学院“A”级教师,荣获青年教师奖、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发表国家、省级论文10余篇,撰写著作一部,开展新技术八项。

 

      三尺讲台、技能训练室以及医院的病房里,都留下了她奋斗的足迹。她经常说:教书育人、教学相长、传承医学精神是我的本职和梦想。

 

      虽然她没有伟岸的身躯、强健的体魄,但她却用永恒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在行医的道路上脚步铿锵,硕果累累,2009年被评为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多次荣获学院、医院先进个人。

  

 

 呼吸内科主任兼呼吸内科一病区主任于湘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