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你的“心病”我拿下

时间:2011-04-01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917

    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是我市赫赫有名的“市级医疗重点专科”。心内科主任兼二病区主任王艳霞,带领科内同事在我市率先开展了微创、见效快、疗效好、痛苦少的“介入治疗”。面对危重心脏病人,他们充满信心地说——

    心血管内科是内科系中急症、重症、危症患者最多的科室,所接诊的病人大都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求医护人员既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强烈的责任感,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王艳霞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心内科主任。
 
     王艳霞,1987年哈医大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心内科主任兼心内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她同时还兼任齐医学院学科带头人、齐医学院学术及学位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省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
 
     她所带领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不仅精于治疗冠心病、先心病、难治性心衰和恶性心律失常,尤其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及心源性休克的救治更是技压群雄!她在市内率先开展了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包积液的介入性治疗。其中,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肺动脉瓣狭窄及心包积液的介入治疗,填补了我市空白。这大大提高了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的诊疗水平!
 
     她带领全科医护人员让成千上万生命垂危的心脏病人,在他们的精心治疗下迅速康复!他们的美名不胫而走。如今,省内外心脏病人纷纷慕名前来求治,科内病床的使用率常年高达150—200%!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他们赢得累累荣誉:科室连年被评为医院和医学院的先进集体;还荣获省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市二十八届劳模大会先进单位。王艳霞本人亦荣获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省巾帼先进个人、省卫生系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介入治疗:立竿见影除病痛
 
 
    去年4月初,建华区年逾半百的刘先生,在爱人的陪护下慕名来到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王艳霞主任面前求治。
 
    刘先生的爱人愁眉不展地说道:“我们家就住在离医院不远处,平常十分钟就能走到这儿,可如今,他用了将近两个小时才‘蹭’到这儿。”原来,早在一个月前,刘先生的心脏病发作了,心绞痛十分严重。疾病折磨得他既不能正常行走(只能极缓慢地蹭着走),也不能坐下,更糟糕的是,还不能躺着,甚至在夜晚睡觉时也只能站着睡。由于持续站了一个月,双腿肿得跟杠子似的。
 
    经验丰富的王主任马上用C型臂进行冠脉造影。她惊奇地发现,病人三支冠脉几乎完全闭塞;心脏只靠几支侧支循环供血,是严重的冠心病!病人生命垂危,已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介入治疗”,迅速开通闭塞的血管。但此例手术风险极高,病人极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王主任冒着巨大的风险,为病人进行介入治疗,很快就开通了两支闭塞的冠脉血管。
 
    介入治疗结束后,病人疼痛当即完全消失,当时就坐卧自如!三天后,刘先生身体完全恢复正常。
 
    从2002年开展介入治疗至今,王主任已成功救治千余例危重心脏病人。
 
 
严重心衰:药到病除展笑颜
 
 
     今年1月7日上午,富裕县年近古稀的李淑珍,被120急救车送进附属二院。陪护的儿女已暗中为她准备好了“寿衣”。
 
     病人由于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已经治疗了一段时间,但疗效不佳。病人来到心血管内科二病区时已病情危重。她颜面紫绀,血压较低;既不能独立行走,又不能卧床休息,只能端坐呼吸。经心电、胸片和相应的化验检查,发现病人患有严重心衰、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2型糖尿病和慢性肾功能不全。
 
     医术精湛的王艳霞教授,制订出周密的治疗方案,采用先进、科学的治疗措施,同时,科内护士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精心护理。只过了短短的三天,病人便已能躺下休息,血压也已经平稳,心律失常也消失,病情开始趋于稳定。她终于露出了许久不见的微笑,王艳霞等医护人员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儿。
 
     20天后,病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病体完全康复。她高高兴兴地辞别了医护人员,回家过“春节”去了。春节后,李淑珍的儿子特意从富裕来到附属二院,为心内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送来一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急性心梗:植入“支架”血畅通
 
 
    心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梁波教授,也是一位在市颇负盛名的专家。从事心脏病诊疗工作二十年,他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率先在市内采用介入治疗等20余项新技术,取得6项科研成果;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0多篇。另外,他还荣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学会委员。如今,他不仅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诊治十分精通,尤其对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轻车熟路。
 
    去年3月28日晚上,龙沙区年近半百的钱先生,酒后回到家中便感到胸口憋闷,呼吸困难。爱人急忙拨打120,把他送到附属二院心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梁波马上为病人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ST段抬高,表明病人有急性心肌损伤,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住院后不到半个小时,病人病情急剧加重,再次复查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梁波立刻对病人进行溶栓、抗凝治疗,两个小时后患者病情略有缓解。
 
    次日清晨,病人病情逆转直下,突然加重。心电图、心肌酶学提示:病人心肌梗死面积加大!梁波当即决定对病人实施“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如今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具有微创、见效快、疗效好、痛苦少的特点。它只需在病人的桡动脉或股动脉穿一个两毫米的小孔,通过导管送入“球囊”和“支架”,就可以立刻为病人解除病痛。
 
    果然,植入支架后,冠脉造影显示,病人堵塞的血管迅速畅通无阻!三天后,钱先生完全康复出院。开展介入治疗十年来,梁波已成功救治近千例冠心病病人!
 
 
间隔缺损:放把小“伞”堵住病
 
 
     3月28日这天,是金丰的生日。金丰的父亲瞧着几乎快赶上自己身高的儿子,不禁感慨地对儿子说道:“如果当初不是遇到梁波这样的‘高人’,恐怕你都未必能活到今天!”这是怎么回事?
 
     早在2003年,当时仅有5岁的小金丰,被父母从克东老家带到附属二院心内科医生梁波面前求治。据小金丰的父母讲,孩子经常无缘无故哭闹不休;与同龄人相比,要比别人矮半头。父母都很高大,孩子竟然很矮小,这让家长十分着急。他们带着孩子到北京等地的大医院求诊,确诊为“先心病”。虽然在大城市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费用却高得惊人,让这对农民夫妻难以承受。万般无奈之下,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这里。
 
     经心脏彩超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这种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就是开刀手术。开刀手术不仅风险高、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而且易产生并发症。梁波采用介入治疗技术,经股动脉将“封堵伞”送入心脏缺损处,成功封堵!整个微创手术不足一小时。术后一周小金丰康复出院。十年来,梁波教授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已成功救治近百例先心病病人。

 
(摘自2011.4.1北国周末 鹤城名医专栏 记者 沙宝刚)
 
 
王艳霞:循环内科主任 循环内科二病区主任 内科教研室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梁波:循环内科二病区副主任  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团结向上的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全体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