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

时间:2011-09-27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633

    正值花季的岁月、豆蔻的年华,天之骄子般的齐医学院学生小邱,每一天都生活在这快乐无比的日子里,然而,不幸却悄悄降临了……
 
    2011年2月份,小邱出现了发热及皮肤出血点的症状,以为是患了感冒,就自服药物进行治疗,但却不见好转。于是,家人带着她到大庆医院求医,诊断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家人不甘心,又去了北京的医院,结果还是同样的诊断,并被告知:此病医治困难,随时有生命危险!且建议放弃治疗。家人绝望了,只好带着她伤心欲绝的回了家。
 
    当医学院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让她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立即派人到我院为其联系住院治疗。3月4日,小邱住进了我院血液内科。
 
    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高热,一般状态很差,身体极度衰弱。医务人员立即对其血象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白细胞仅为0.1×109/L(是正常人的四十分之一)、血红蛋白80g/L,血小板为“0”(正常人100-300×109/L)。这么低值的血象,非常少见,令医务人员都吃惊不已。这样的病人随时会出现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看到患者病情如此严重,张淑英院长与韩树林副主任、周虹副主任及医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认为其适合“GCS方案”治疗,于是,果断决定采用此方案,并辅以输全血、血小板及对症治疗。为防止合并感染,将她安排住进了层流病房,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出血情况。
   
    接下来的治疗,真可以说是奇迹发生了:住院第10天,已持续20多天的高热终于消退了;3个月时,全项血细胞数值开始上升,面色逐渐红润起来,周身也有了力气;4个月时病情基本稳定了……
 
    小邱日渐康复,她的家人欣喜异常,多次提出要请全科医护人员吃饭,但都被谢绝了,最后,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了科里,以表达他们由衷的谢意。
 
    7月8日,小邱要出院了,她及全家人真是百感交集。在她住院期间,不仅得到了来自学院师生的关心及爱心捐款,更体会到了我院医护人员的特殊关爱、精心治疗及护理。她的母亲对前来探望的医护人员及同学们说,是你们救了我女儿,是你们给了我女儿第二次生命。非常感谢附属二院、感谢血液科的医护人员、感谢医学院领导和全院师生。
 
    全体医护人员也是万分高兴。4个多月的细心护理有了回报,日日夜夜的精心救治取得了成功;同时,也证明了血液内科的治疗方案是可行的,更标志着我院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后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少见的造血干细胞障碍导致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减少的疾病,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其发病急,进展快,贫血进行性加重。由于粒细胞及血小板较低,约60%患者早期死于感染及出血,如不经有效治疗多在6-12个月内死亡,死亡率高达90%。是血液内科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年来,张淑英院长带领血液内科的医务人员将此病的治疗作为重点科研项目--《GCS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现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治疗有效率已达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