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让病人在“家”中康复

时间:2011-11-01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688

——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为病人及其陪护家属营造20个温馨如“家”的病房。医术精湛的科主任闫凤武、副主任朱家进等专家为病人精心治疗,护士长武晓洁为首的护理团队,为病人提供热情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他们让病人在这个特殊的家中尽快康复!

    闫凤武,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齐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副主任;兼任省、市心理协会理事。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工作已17年,曾获齐齐哈尔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主编、参编著作三部,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5项。

    朱家进,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主任医师;兼任市心理协会副主任委员、市精神学会委员、哈尔滨铁路局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省委托附属二院司法鉴定组成员;曾两次荣获齐医学院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闫凤武、朱家进等人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诊疗技术堪称省内一流。不仅如此,他们还擅长治疗焦虑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失眠和危害性等同于“电子海洛因”的青少年网瘾等多种疾病。


 心理科是干什么的?
 

    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社会变化快,人的社会差别大,大家目标高,做起来急于求成。而同时,在最需要人们理解支持时,却深深感到人情薄、支撑少,心理寂寞多,幸福感弱,导致焦虑增多,进而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闫凤武主任说,现在许多有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人“讳疾忌医”,明明心里很郁闷,心灵深处受着煎熬,但却徘徊在心理科的门外,没有勇气走进门来就医。究其根源,还是对心理科不太了解。那么,心理科究竟是干什么的?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高级思维,要考虑“我是谁?”、“我要走向何方?”、“别人怎样看待我?”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心理科就是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解套”,自我超越的科室。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跳出“心理沼泽地”,达到心理健康彼岸。心理医生让人们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内心更轻松、更自由,与周围的人更和谐相处。

 

精神分裂逾10年  住院治疗60天
 

    扎兰屯市42岁的李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患病已逾10年,在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仅仅治疗了60天,竟让他找回了昔日未病的感觉。他由衷地感叹道:“没病的感觉真好!”

    今年5月初,李先生的家人带着他,慕名来到开放病区主任闫凤武面前求治。病人总感觉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吸进去”;吸进去后感觉自己同外界隔离,内心有一种“紧缩感”;看什么都不顺心,敏感多疑。闫主任为其确诊为“精神分裂症”,遂给予药物和心理治疗。两周后,病人心情豁然开朗,一下感觉轻松了许多!对自身的问题有一定的正确认识,内心由封闭状态走到现实生活中来,进而体验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感受。

    继续治疗一个半月后,病人已能完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过正常的生活,体验到人生的美好。类似的病例,闫主任已成功治愈数十例!

 

担心患上冠心病   三周治愈焦虑症
 

    “没病找病也是病”,闫主任不无担忧的说,如今,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多——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龙沙区年逾花甲的钱先生主动要求老伴陪他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

    钱先生每天都感到内心不安,担心自己会突发“冠心病”,而且每天都生活在内心严重恐慌状态中不能自拔!内心一恐慌,就到心血管内科住院,但每次都未查出心脏有问题。病人反复发作,反复就医已有半年之久。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闫主任说,疑心自己患上冠心病,实际是“焦虑”发作。如今,患有焦虑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发病人群以40岁至60岁的中老年人居多;其病因主要是性格基础加上心理因素。

    经过详细临床检查,闫主任为病人确诊为“焦虑症”。给予抗焦虑药物并结合心理治疗,一周后,病情便得到很大缓解,病人心里感觉很轻松,心情很舒畅。三周后痊愈出院。出院时已不再担心自己的身体。后经定期随访,钱先生至今仍心情愉悦地生活着。

                                     杏林高手施高招   精神障碍被拿掉

 

     6月18日,碾子山区65岁的冯女士在儿女的陪护下,慕名来到闫主任面前。此前,冯女士已辗转各地治疗,但均无明显疗效。

     半年前,冯女士被医院检查出患有“腔性脑梗塞”。从那以后,她便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担心自己病情会加重,走不了路,甚至连拉屎撒尿都得用人侍候,给儿女添麻烦。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逐渐出现心情抑郁、幻听等症状,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经CT等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这种病多出现在脑血栓、脑出血病人身上。闫主任使出高招,在给予病人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半个月后,病人幻听消失,情绪明显好转,病情明显缓解。继续治疗半个月,冯女士痊愈出院,至今未再复发。

 

疾病折磨整三年  临床痊愈阖家欢
 

    8月13日上午,扎兰屯市年逾古稀的孙女士,被儿女送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此前,孙女士已在哈尔滨等地多次治疗,但疗效不佳。

    孙女士刚住院时高声喊叫、胡言乱语、行为紊乱,经常往外跑,而且彻夜不眠。这种情况已持续三年之久!经CT检查,发现病人有脑梗塞、大脑萎缩,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副主任朱家进为病人确诊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已从事精神卫生临床医疗23年之久的朱家进副主任医师,为病人制订了周密的治疗方案。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辅以心理治疗。

    仅仅过了三周,病人病情便明显好转,她非常高兴地说:“我好像做了一场噩梦,刚醒过来。”一个月后,病人临床痊愈,家属万分高兴!继续巩固治疗十天,临出院前,孙女士的儿女送上一面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

    后经随访,孙女士三年来第一次不仅生活能完全自理,而且能给儿子、儿媳买菜做饭了。

 

风华正茂疾病缠  药到病除展笑颜
 

     铁锋区年仅29岁的乔艳丽(化名),不幸在22岁时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慈母带着她先后到北京、哈尔滨等地遍访名医,7年来花费10余万元也未能治愈女儿的病。8月3日,母亲带着女儿慕名来到朱家进面前。

    病人当时有顽固性幻听,每天都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不能看电视;认为有人监视她,甚至不许她母亲带手机,认为可以通过手机被监视。走在街上,总以为有人在跟踪她,有人要害她,因此不敢出屋,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在屋内。

    临床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朱家进,为病人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20天后,病人病情明显好转,自己取下塞住双耳的棉球,幻听症状明显缓解,并且能跟着母亲一同逛街。母女二人终于露出久违的笑脸。

    继续治疗了一周,乔艳丽病情明显好转后出院。至今,生活已完全自理。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1年10月28日第42期(总第8957期) 特约记者 董晓明 高秀文 记者 沙宝刚)
 


 

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主任闫凤武
 


 

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副主任朱家进
 


 

查房
 


 

精神卫生中心开放病区全体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