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8-13
-
07-31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马晓欧等人,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高科技医疗设备,对病人进行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微创介入治疗,解决了内外科许多传统医疗无法解决的难题,挽救了众多危重病人的生命!他们以高超的医术,让——
介入治疗创奇迹
介入治疗,以其“微创、见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强大优势,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介入治疗技术,更是省内领先!介入放射科主任马晓欧,无异是鹤城介入治疗专家行列中的佼佼者。
马晓欧,主任医师,副教授。1989年牡丹江医学院放射线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在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从事影像工作。这使他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对后来从事介入诊疗大有裨益。2003年,到北京安贞医院进修介入治疗。回到鹤城后,便开展介入治疗。2010年11月,医院创办了“介入放射科”,任命他担任科主任,这为他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宽广平台。马晓欧颇为自豪地说,搞介入治疗至今已近十年,自己从未发生过一例医疗事故!不仅如此,经他亲手救治的危重病人已达500余例!
谈到介入治疗,马晓欧滔滔不绝,尤其是对自己能独立熟练开展的诊疗项目,更是如数家珍。他说,介入治疗可以分为血管性介入和非血管性介入。血管性介入包括肝血管瘤、肝癌、肺癌、肾癌等良、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和非肿瘤介入治疗。其中,非肿瘤介入治疗又包括内科性器官切除,如:部分性脾栓塞、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脑血管、四肢血管、内脏血管)和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如:反复呕血、反复咳血、便血、术后出血、产后出血等。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如:食道良、恶性狭窄和经皮穿刺。针对恶性狭窄进行食道支架置入术+食道血管介入,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大延长病人的生命,提高其生存质量。经皮穿刺主要是指肝囊肿、脓肿的介入治疗,胆道穿刺。
附属二院介入放射科(简称“介入科”)虽然成立仅仅一年半左右,但在医术精湛的马晓欧主任带领下,已为200余例病人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如今,介入科能独立熟练开展的诊疗项目已多达30项!具体诊疗项目如下:1、选择性动脉造影术 2、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 3、超选择性静脉造影术 4、脑血管造影、溶栓、支架、弹簧圈栓塞 5、肾动脉造影术 6、肾癌介入治疗术 7、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 8、四肢动脉支架置入及球囊扩张术 9、肝癌介入治疗术(灌注、栓塞)10、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术 11、肝囊肿、脓肿介入治疗术 12、脾动脉部分栓塞术 13、胰腺癌介入治疗术 14、胃肠道肿瘤介入治疗术 15、消化道出血造影诊断术 16、消化道出血栓塞治疗术 17、实体器官破裂出血栓塞术 18、术后出血栓塞治疗 19、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术 20、盆腔肿瘤介入治疗术 21、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术 22、产后出血介入治疗术 23、肺部疾病咳血介入治疗术 24、肺癌介入治疗术 25、食道癌介入治疗 26、食道内支架置入术 27、食道狭窄球囊扩张术 28、结肠支架置入术 29、十二指肠支架置入术 30、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
马晓欧非常高兴地说,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已被列入市医保“特诊特治”项目,这可以为患者节省4000元钱!
食道置支架 老翁获新生
甘南县患有食道癌的八旬老翁于先生,已经无法进食,并且由于年老体弱,又不宜手术治疗。正当“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孝顺的儿女经多方打听,2009年12月16日上午,带着老人慕名来到马晓欧面前求治......
马晓欧决定为患者行“食道支架置入术”。仅仅用了40分钟,便十分顺利地在病人的食道中段置入一枚直径2cm,长6cm的支架。术后就能正常进食了,这让病人及其家属非常感谢。半年后,由于肿瘤继续生长,致使病人食道支架的上下两端再次狭窄,又影响到进食。马晓欧便在原支架内再次置入一枚较上次支架更长的支架,再次为病人解决了难以进食的难题。但不幸的是,又过了半年之后,肿瘤再次引起食道支架两端的狭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次使用支架,就违反了医疗原则。马晓欧便为病人在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术”,暂时解决了吃饭问题。一周后,再结合股动脉、降主动脉、支气管动脉、食道动脉寻找食道癌的供血动脉,行“超选择化疗灌注术”。这种治疗方式是使用较小的剂量直达肿瘤,使之获得更多的药物,从而降低药物的副反应,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既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又大大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时间。
半年后,肿瘤再次生长,影响进食。马晓欧又为病人行“球囊扩张术和超选择化疗灌注术”,再次使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病人仍健在。
介入治肝癌 肿瘤不再来
肝癌病人术后容易出现复发,而此时,大多数病人的身体已难以承受二次开刀手术。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延长病人的生命并提高其生存质量?介入治疗无异是最佳选择。
2008年9月初,富裕县56岁的孙先生在北京某医院接受肝癌手术后一个月,又来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简称“DSA”)肝固有动脉造影,马晓欧发现病人术后的肝脏内有一直径1cmX1cm的肿块染色,考虑为肿瘤复发。马晓欧决定为病人行化疗栓塞术及全肝灌注术。
一个疗程(每间隔一个月做一次,共三次)后复查,发现肿瘤已明显缩小,同时,未发现新肿瘤出现。半年后复查,无明显变化;病人至今仍存活。
出血命垂危 栓塞健康回
2011年9月3日晚上19时左右,建华区年逾古稀的李先生突然发病,被家人急忙送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就诊。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急性胃动脉出血。此时,病人已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生命垂危!医院立即给马晓欧打电话......
马晓欧当即决定行介入栓塞治疗。经股动脉、腹腔干、胃左动脉造影,发现患者胃左动脉分支出血。经微导管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出血立止!仅仅过了半小时,患者心率由130次/分钟,降到106次/分钟;血压从60mmHg/40mmHg升至95mmHg/70mmHg。
次日清晨,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转危为安。
腿疼欲截肢 溶栓把病治
2005年初春的一天, 龙江县72岁的魏先生因右腿疼痛难忍,伴有右下肢发凉,到市内就诊。在多家医院检查后,均确诊为右侧股动脉急性闭塞,均建议行截肢手术治疗。孝顺的儿子无论如何也不甘心让年迈的父亲失去一条腿,成为残疾人。后来,听说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马晓欧或许能治他父亲的病,遂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而来。
DSA行右侧股动脉造影,马晓欧发现病人右侧股动脉已经完全闭塞。他将导管置于闭塞的血栓内,用尿激酶80万单位缓慢灌注。两个小时后,再次造影,奇迹出现了:原已完全闭塞的右侧股动脉血管再通!
继续临床治疗一周后,病人康复出院。马晓欧以其高超的医术为病人保全了肢体,找回了健康!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5月11日第19期(总第9138期) 特约记者 高秀文 董晓明 记者 沙宝刚)
马晓欧主任
马晓欧与科内医生正进行介入治疗
介入科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