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8-13
-
07-31
——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刘金煜教授
他不仅对骨科常见病的诊治非常娴熟,而且对颇为棘手的脊柱疾病、人工髋关节置换、复杂骨折、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亦十分精通。尤其是先天性髋脱位的手术治疗,省内遥遥领先!他就是声名远扬的“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刘金煜教授。
成果丰硕医术超群
刘金煜,197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颈腰椎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行医三十余载,医治病人成千上万,省内外患者纷纷慕名而来。
他承担着医院、齐医学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这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尤其是科研领域,硕果累累!先后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新技术奖两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三等奖四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个奖项的社会意义尤其重大。这个获奖项目名称为“拇指三指节多指、并指、多掌骨畸形家族遗传基因及临床治疗研究”。刘金煜在为病人祛除疾病困扰之后,一种大医的社会责任感油然而生——他要对此类疾病进行深入研究,以查清致病的根源,从中找出可以避免再发生这类疾病的对策,进而造福社会。为此,他与中国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整整历时三年,他采集到众多患有此类疾病病人的血标本,通过采血,以彻查致病基因。2008年,终于查出家族患此病的病因是基因突变,才导致这种病的发生。这项科研成果的社会意义在于,对高危孕妇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
2010年,他被评为齐医学院“十大科技标兵”,这在医学院三家附属医院中尚属唯一!主审《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一书。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教学评估活动中,刘金煜教授以其突出的业绩,荣获齐医学院“教学特别贡献奖”。
医者仁心,做为省内外赫赫有名的骨病权威专家,他十分热心公益事业,用自己高超的医术,为弱势群体解除疾病困扰。2001年,他在一次义诊活动中得知我市某县有150多人患有“臀肌筋膜挛缩症”。这类病人行走、下蹲都很不便,行走姿势明显异常,疾病给他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很大不便。刘金煜教授采用手术方式,使这些病人的步态、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还女孩一双正常手
1992年夏季的一天,泰康县年仅16岁的女孩儿王柔,在母亲的陪伴下来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就诊。当亭亭玉立、娇媚可人的王柔,羞红着脸儿把双手从背后拿出来伸到刘金煜面前时,刘金煜不禁大吃一惊......
原以为这么秀美的女孩儿一定会有一双纤纤玉手,哪曾想,眼前这双手竟如此丑陋骇人:双手大拇指竟然三指节(正常人拇指为两节),每个大拇指旁还伴生两个长短不一的“小杈”(短手指),两只手的其余四只手指竟异常亲密地紧紧联在一起,毫无缝隙,乍一看,竟以为是一个大手掌(医学上称为“并指”)。
这双畸形怪手很笨拙,根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轻松自如地使用。这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而且让病人心理很自卑:平常都不敢和同学在一起玩,甚至不不敢当同学面大大方方地伸出手。
据了解,这种畸形手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其病因是遗传基因突变所致。在王柔的家族中,男女老少都患有这种病,而且患病人数达60多人!
这种拇指三指节的病人十分罕见,给治疗带来很大难度。经X光检查后,刘金煜设计了十分周密的治疗方案,既要保证手的外观形态良好,又要保证手指的“抓、握、捏、提、夹”五大功能正常。手术历时近6个小时,终于仅用一次就完成了双手极复杂矫型手术。
三周后临出院时,病人植皮早已完全成活,双手外形良好,与正常人几乎无差别。两个月后来复查时,手形美观如正常人,手功能恢复正常。刘金煜以其高超的医术,让50余例畸形手病人恢复正常!
为骨癌病人保住腿
癌症,让国人谈虎色变。然而,刘金煜教授不仅为骨癌病人保住了一条病腿,而且在术后长达19年的今天,仍健康快乐地生活着。他以其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1993年4月28日上午,梅里斯区年仅17岁的花季女孩顾某,在父母的陪护下,来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问诊,病人右大腿下端肿胀疼痛已经一个多月。经X光检查,发现病人右股骨下端出现蜂窝煤状骨破坏,刘金煜为病人确诊为骨肉瘤中晚期。骨肉瘤,即“骨癌”,其高发人群年龄为20—40岁。骨肉瘤在当年乃至现在,大部分病人都需要截肢。而截肢则意谓着从此就成为残疾人,这不仅会给病人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而且会给病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刘金煜决定为病人行“骨肉瘤保肢手术”。他首先把肿瘤段切除,体外剔除肿瘤组织,高温煮沸,之后把经过处理的骨组织填充骨水泥再植,用特制的钢板固定。这台手术难度很大,风险很高,技术要求很高。刘金煜忙碌了整整三个小时才顺利完成这台手术。据了解,这种治疗方式当时在国内微乎其微,属省内首例!刘金煜教授至今已为近20例骨癌病人实施了骨肉瘤保肢手术,病人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50%以上。
顾某术后三个月即可拄拐行走;一年后,扔掉拐杖行走自如。后来顾某结婚生子,完全像健康人一样生活,并且病情19年来一直未复发。此病例荣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让“鸭子步”正常走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其发病率在北方高达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发病人群为儿童。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畸形,走路“鸭子步”,给儿童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刘金煜教授对此病的治疗,在省内居于遥遥领先地位。
刘教授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得到及时治疗,随着年龄增长,患者会步态异常,关节疼痛。此病的最佳治疗年龄是3岁以内,7周岁内的儿童经手术治疗,术后也都会像正常儿童一样。
2010年秋季的一天,龙江县农民杨某带着6岁的女儿慕名来到附属二院骨外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刘金煜教授面前。此前,杨某父女已经到过多地求治。
刘教授发现,患儿走路时右腿明显跛行,遂确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刘主任采用“莎氏手术”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手术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目前在我省仅有刘主任一人会此术式。术中,用特制的小儿髋臼钻及特制的鹅颈钢板进行内固定。术后一个月,患儿已能下床独立行走,进行关节功能练习。半年后,孩子已经像正常儿童一样奔跑行走,这让小女孩儿及其父母非常开心。
早在1986年,刘教授就开始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通过手术(包括手法复位),已为600余例患儿成功解除了疾病的困扰,找回童年的欢乐,并使他们避免在成年后步入残疾人的行列。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8月3日第31期(总第9221期) 特约记者 董晓明 高秀文 记者 沙宝刚)
骨外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刘金煜教授
刘主任了解病人术后恢复情况
根据影像资料,分析病情,研究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