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8-13
-
08-13
凭着一双灵巧的手,一把锋利的刀,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疗方案,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天昌教授,三十年来为数以万计的直肠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病人重新找回健康!省内外众多痊愈病人及其家属由衷地称赞王主任是:
肿瘤病人的“救星”
当开刀手术成为恶性肿瘤病人首选的治疗方式时,患者就需要选择一位临床经验丰富、医术出类拔萃的专家。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天昌教授,无异是最佳人选之一!
谦谦君子医术精
高大的身躯,一张谦虚谨慎、和蔼可亲的笑脸,不疾不徐的语速、温和的语气听着让人放心,一双柔软修长、灵巧非常的手——他就是省内外闻名的肿瘤外科权威专家王天昌教授。
王天昌,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东北三省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已整整30年,开展大小手术上万例,有极为丰富的医疗经验。
对于恶性肿瘤,王主任早已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他非常认真地说:“恶性肿瘤从发病之初,就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单凭手术是不能完全解决的。有些人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仅仅需要把病变部位切除干净就可以完事大吉。其实,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化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附属二院肿瘤外科的化疗,在我市堪称一绝!当然,手术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病人术后的存活时间。在手术治疗腹腔内胃肠道肿瘤及肝、胆、胰、脾肿瘤方面,王教授居于省内遥遥领先地位!他开展的里程碑式的“四切三吻”高难度大手术近百例,无一例失败!据了解,在我省能独立开展这种手术的专家屈指可数。 肝门部胆管肿瘤切除,是胆道系统肿瘤难度很大的手术。这种手术风险很高、技术要求非常高,众多肿瘤外科专家都会望而却步,然而,王天昌教授却早已轻车熟路!
在出色完成医疗工作的同时,作为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他还承担着医院、医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有6项科研成果荣获省市科技成果奖。被评为医学院“先进工作者”、“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获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多年来,王天昌教授以大医博爱的宽广胸怀,对落后地区给予大力支援。他先后为拜泉、内蒙古、泰来、查哈阳农场医院等地培养出近百位年青医生。还应邀到富裕、龙江、泰来、拜泉等地的基层医院,为上百例病人解除病痛。这不仅让患者免于奔波,减少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在当地就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让基层医院的医生大开眼界,学到了先进的医疗技术。
“怀孕”男人来就诊
富裕县38岁的武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腹部竟然莫名其妙地渐渐大起来,像怀孕5--6个月的孕妇一样。他不敢大意,遂于5月12日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就诊。
经问诊得知,武某平日爱喝啤酒,患病之初,他以为自己是经常喝啤酒导致的“啤酒肚”,可是后来不再喝啤酒,肚子仍然见长。不仅如此,他的腹部疼痛已经有两个多月,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而且不喝酒也尿频。
经盆腔CT检查,发现病人盆腔内有一个15X17公分的肿物,表面凹凸不平。经王天昌主任查体,发现患者小腹部有一个活动的、像婴儿头部大小的肿物。这种病例十分罕见,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经过精心准备后,王主任在手术过程中发现肿物位于左下腹腹膜后,与左侧输尿管、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关系密切,这使手术难度陡然增大!王主任从容不迫,泰然处之,把肿物和受浸的乙状结肠一并切除。
术后病理表明,该肿物为“腹膜后脂肪肉瘤”。半个月后,武某痊愈出院。
棘手重病迎刃解
去年8月下旬的一天,林甸县71岁高龄的冯女士,因经常出现大面积皮下瘀血,被孝顺的儿女送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
在血液科,经检查发现,病人患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数量非常低,不足3000(正常值为10万)!在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便血,医生急忙为其做肠镜检查,诊断为“直肠癌”。随后,病人被转到肿瘤外科准备接受手术治疗。因为病人年老体弱,又患有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但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王天昌教授进行术前准备时,就充分考虑到病人在术中、术后容易出现严重出血,进而危及生命,便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在血液科的积极配合下,为病人术前、术中输入血小板,使王主任放心施展其高超医术,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半个月,冯女士高高兴兴地告别了病房。
转移癌症一举除
3月28日,龙江县63岁的董女士因经常出现周身乏力、面色苍白,在家人的搀扶下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经肠镜检查取病理,发现病人患有“结肠肝曲癌”。随后,病人来到肿瘤外科住院治疗。
在手术前经彩超检查,发现病人患有肝转移瘤。这无异预示着,手术的难度会很大,风险会很高。王主任术前经过周密准备,纠正贫血及肠道消炎,三天后,给予手术治疗。果然,术中见到结肠肝曲癌浸润腹壁,已经发生局部转移,而且在肝脏也发现了转移病灶,这给手术带来很大难度。这时,王主任的一双巧手像雕刻艺术大师一样精细。充分游离后,把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肝转移瘤楔形切除。
整整忙碌了四个小时,终于完成手术。术后经过规范化疗,半年后病人痊愈。
术前化疗建奇功
建华区74岁的李女士,一年前发现自己右乳有一个不痛不痒的肿块。当时也未当回事。但一年后,它竟变成鹅蛋大小,皮肤亦充血、红肿。在住院前三天,肿胀的右乳已经有拇指盖大小发生破溃。6月25日,她被家人送到附属二院肿瘤外科。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癌。这种情况不宜马上做手术,于是,王主任为病人进行术前化疗。
化疗,就是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杀死病人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化疗分为术前、术中和术后化疗。术前化疗,又叫“新辅助化疗”,它可以使原发灶缩小,转移的淋巴结缩小,肿瘤周围浸润减轻,有利于肿瘤更彻底地切除。附属二院肿瘤外科早在1976年就开始开展化疗,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已形成独特的“个体化治疗”方法。他们根据病人的体质、病变的程度、病理类型来选择最适合病人的治疗方法。至今,已让近万例恶性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得到非常明显地改善。
经过一个周期的术前化疗,奇迹出现了:病人原先鹅蛋大小的肿块明显缩小到仅有榛子大小!充血、水肿消失,破溃创面愈合!
此时,已是手术的最佳时机。于是,王主任为病人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一周继续进行辅助化疗,20天后李女士康复出院。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8月24日第34期(总第9244期) 特约记者 高秀文 董晓明 记者 沙宝刚)
肿瘤外科主任王天昌教授
查房
王主任正在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