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8-13
-
08-13
她与北京安贞医院、哈医大四院的专家合作开展冠心病的早期介入治疗,在不足26个月的时间内,为1700余例病人成功解除病痛,从而让病人在鹤城就享受到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她不仅精通顽固性心衰、心脏骤停及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尤其在行医过程中,恪守医德,坚持“本位治疗”,绝不过分治疗。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让她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省内外!她就是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吴晓杰教授。
看荣誉:大红锦旗满走廊
近日,记者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采访,走到内科病房大楼三楼时,顿时感觉眼前一亮:东侧整个走廊的墙壁上挂满了大红的锦旗,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顺着走廊走到尽头,发现心内科三病区医生办公室内的墙壁上也挂满了锦旗。可以说,这道亮丽的景观不仅在鹤城的医院绝无仅有,恐怕在全国也难寻第二家!
出于好奇,记者不由得细细地瞧了瞧锦旗的内容,深深感到,这绝不是在“作秀”,绝不是炫耀!锦旗上字字发自痊愈病人的肺腑,饱含真情;句句感人至深,让人钦佩医德医术。同时,敢于悬挂患者赠送的锦旗,也是医生成竹在胸,信心十足的表现。那么,他们为什么会赢得盛誉?成功秘诀何在?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随即采访了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吴晓杰教授。
吴晓杰,199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兼任省双心协会委员、市医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0年7月10日,医院创办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吴晓杰荣任“掌门人”。这位文雅、贤淑,外柔内刚,具有典型知识女性特征的科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勇往直前,仅仅两个月后,科内患者量就跃居全院首位!不到半年,床位使用率就高达300%,居全市之首!如今已时过两年有余,该科仍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病人周转率、床位使用率、日均患者数始终全院第一!日平均患者量始终在百人以上,在全市遥遥领先!那么,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何在?
吴晓杰教授非常认真地说,医疗技术是首位。该科实力雄厚,吴晓杰及王艳丽、杨富德二位副主任都专门进修过微创、见效快、疗效好、痛苦少的“介入治疗”。具有长远发展眼光的吴晓杰,深知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因此,她不惜重金,经常派医生到国内一流大医院去学习新技术,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内梯队建设非常好,后备力量充足;医疗科技更新非常快。其次,科室的凝聚力非常重要。科内奖金分配公开透明,身为科主任,她每次都主动少拿一些应得的奖金,让大家多得一些实惠。在反复强调,把人命关天的职业放在首位的同时,主张“张驰有度”,让大家轮流休假。今年夏季,她就安排科内医护人员四次分批旅游度假,以调整好心态。她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每天早上7点就到医院,经常是晚上6点多才回家。而周六、周日也上班,带领医生大查房。再次,理顺医护人员的指导思想。让医护人员换位思考,用病人家属的心理感受去行医,去护理病人。偶尔有病人不幸去世时,她都要让主治医师在旁边亲耳听一听痛失亲人的家属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亲眼看一看生者那痛不欲生的惨痛情形——一个原本完整的家庭因失去一员,从此残缺不全,而伤痛的阴影将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伴随着他们......说到这儿,她有些情绪难抑。停顿了一会儿,她继续说道:“病人把最宝贵的生命、健康放在你手中,你如何对待?!如果因为你(医生)的疏忽而导致病人的死亡,于心何安?!这个错误是不可原谅的!”
严于律己,要求自己和科内医生近乎苛刻,而这种“苛刻”正是对病人的高度负责!
尽心竭力为病人,为她赢得宝贵的荣誉:她是全市首位由患者推荐的“医疗保险先进个人”。2010年被医院评为“十佳医务工作者”,还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医学院的“先进个人”。2011年8月,喜获省卫生厅颁发的黑龙江省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证书。
纠误诊:垂危老翁展笑颜
8月10日上午,富拉尔基区76岁的孙先生,被120急救车送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救治。 病人当时颜面青紫,严重喘憋、血氧特别低(血氧饱和度仅为30%左右),周身冷汗已湿透衣服,生命垂危。
此前,病人曾在其它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左心衰竭。一年内症状频发,多次抢救,家人认为是“顽疾”,对病人病情好转已不抱希望。后来,孝顺的儿女多方打听,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附属二院。当病人家属看到声名远播的吴晓杰年纪青青、文文静静的,与想像中的专家模样似乎不大相符合,不由得在心中划了个大大的问号:“她能行吗?”
经详细询问病史和初步检查,经验丰富、严谨细致的吴晓杰,断定病人的心脏前降支血管已出现严重问题,才导致疾病的频繁发作。如果不解决血管问题,病人的病不仅不会好转,甚至有可能瞬间死亡!她首先对病人进行紧急抢救,待病情平稳后,进行筛查血管,果然发现前降支近段有一处99%狭窄!随即为病人植入一枚支架。植入支架后,病人当时就能大踏步地走出介入室。等候在介入室门外的病人家属简直难以置信:因为病人近一年来走路都是慢慢地“挪步”,生活都无法自理,如今竟像从未得病一样。
一周后,病人精神饱满地告别了病房。临行前,病人家属感叹到:“这一年来尽花冤枉钱了,没想到,在这儿这么快就治好了这么重的病。”
施绝技:起死回生救老妪
心脏骤停的死亡率非常高,而吴晓杰在抢救心脏骤停方面堪称一绝!她认为,把“死人”当活人对待,把握每一个用药时机和尺度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死亡”的病人抢救过来。
7月28日上午,建华区年已古稀的于女士突然感觉心前区疼痛难忍,同时,病人面色苍白,额头冷汗不断,随后出现神智淡漠;家人急性拨打120。当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把病人抬到附属二院心内科三病区时,病人血压、心跳、意识完全丧失,已判定为“临床死亡”。吴主任考虑病人心跳刚刚停止,而心脏骤停时间越短,心肺复苏的成功率越高。“时间就是生命!”她马上对病人采取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气囊通气、电击复律等措施。抢救接近40分钟,病人心跳恢复,但血压、神志尚未恢复。又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抢救,当天晚上,血压回升接近正常状态,但意识还未恢复。直到次日傍晚,病人意识才逐渐恢复,她虚弱无力地开口问道:“我这是在哪儿......”
吴主任为抢救这位病人,已经两天一夜未回家,一直守护在病人床边,而这种事已不胜枚举。当她看到病人已能开口说话时,突然感到真累!这才迈着疲惫不堪的脚步离开病房。
创奇迹:等死重患被治愈
一位患有顽固性心衰,病情危重,在某大医院已放弃治疗,并婉转劝其出院“等死”的病人,竟让吴晓杰教授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就治好了。吴晓杰以其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医疗奇迹!
5月中旬的一天,龙江县43岁的胡某被家人用轮椅推到附属二院心内科病房求治。当吴晓杰带着医护人员出现在病人面前时,不禁大吃一惊:眼前这个男人没穿裤子和裤衩;周身高度水肿,腹部高度膨隆,像怀孕6--7个月的孕妇一样。小腿肿得比平时粗两倍,两脚都有锃亮的水泡。两腿往床上一放,床单立刻被阴湿一大片。阴囊高度水肿,像个大茶壶一样完全裸露在外。更遭罪的是,病人无法躺下,只能端坐睡觉。据了解,病人此前已在某大医院治疗了整整一个月,不仅未见减轻,反而日渐加重。家属不想放弃治疗,在万般无奈的情况,抱着“死马当活马治”心态来到附属二院。
经问诊和全面检查,确诊为“伴有周身高度水肿甚至浮水的顽固性右心衰竭”。这种病死亡率比较高,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吴晓杰在药品选择上引进特效药,在用药剂量上精确把握,随病情的变化、尿量的多少,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仅仅过了一天,病人就能躺下睡觉了,同时,周身水肿亦消去一半。到第七天,水肿完全消失,病体痊愈。胡某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他给吴主任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9月21日 特约记者 高秀文 记者 沙宝刚)
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吴晓杰教授
查房
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