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8-13
-
08-13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兼胸外科、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鲍红光教授,能力超群,医术精湛!虽肩负临床医疗、教学、科研重担,却应对裕如。虽对颈、胸、腹部肿瘤的综合治疗水平早已居于我省前列,却更上一层楼,开展了胸腔镜微创术。教学科研工作有声有色,成果显著。人们不禁由衷地称赞他:
勇挑重担似等闲
提起鲍红光教授,省内同行无不颔首赞许。这绝不仅仅因为他为人谦和、行事低调、沉稳老练、聪慧睿智,更主要的是,他“手底下的功夫十分了得”!
鲍红光,1988年毕业于哈医大临床医学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炎学组委员、市抗癌学会副秘书长、市医学会常务理事、市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市健康教育协会秘书长、齐齐哈尔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他精于治疗肺部疾病、食管疾病、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消化道肿瘤。2003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通过活检以确定手术方式,为“保乳手术”提供科学依据,使众多女性患者免受乳房全切所带来的精神、肉体痛苦。他独立开展的胃癌根治术、直肠癌低位保肛术、乳腺癌根治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癌切除术、结肠癌根治术、甲状腺癌颈部清扫术、肺癌根治术、肺癌“袖状切除术”、食管癌三切口、纵隔肿瘤切除术等,赢得省内同行竖指赞叹!
2010年7月,他运用“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胸腔镜,开展镜下肺大疱切除、胸部疾病取活检、肺叶切除等微创手术。如今,已为30余例病人独立完成了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行医24年来,已治愈成千上万例病人!
他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都多次参加公益活动。曾到梅里斯、昂昂溪、碾子山等地农村多次义诊,送医送药暖人心。另外,他还为医疗技术相对落后县区培训21名年青医生,让他们把省内一流的医疗技术带回去。2011年1月,他到讷河市龙河镇卫生院开展帮扶活动,与对方建立起帮扶5年的协作关系。由附属二院负责对其进行人员培训、技术培训及物资帮扶。
2010年10月,他担任主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后,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为便于学生全面系统掌握临床医学知识,他开创性地实施“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他作为第一副主编,编著的《临床技能学》已被列为“十二 *五”医学院校本科专用教材,近日将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非凡的工作业绩,为他赢得可喜的荣誉:2011年,荣获医院“十佳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他还被评为齐医学院2011--2012学年“先进工作者”、齐医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
多年重病一朝除
甘南县52岁的杨女士万万没想到,折磨自己近30年并且极有可能因此丧命的重病,竟让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鲍红光轻而易举地治好了!
3月5日上午,杨女士慕名来到胸外科、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鲍红光面前。鲍主任发现,患者颈前有两个成年人拳头大小(15X10公分)的肿物,同时,病人呼吸非常困难,伴有喘鸣音。经问诊,杨女士患病已近30年,近年病情日渐加重:睡觉不能平卧,经常在睡梦中被憋醒;家人担心她极有可能在睡眠中因乏氧而死去。此前,病人曾到省内某大医院就诊,医生告诉她手术危险极大,因担心自己可能会“客死他乡”遂返回老家。
经CT检查,病人气管严重受压、移位,最窄处不到6毫米,确诊为“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经过术前精心准备并请相关科室专家会诊,鲍主任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次日,为病人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顺利切除肿物。术中发现病人气管软化,极易引起术后呼吸困难,导致病人窒息死亡。临床经验十分丰富的鲍主任,当即决定行气管切开术。
手术做得很成功!术后10天,病人康复出院;一个月后患者又回到医院,拔出气管插管,病体痊愈。
综合治疗奏奇效
鲍教授说,对恶性肿瘤的治疗,早已不再是单一的手术治疗,而是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他不仅手术做得干净利索,而且早已形成一套疗效甚佳的综合治疗方法。
2010年4月9日,龙沙区76岁的王先生,因左下腹隐隐作痛已两个多月且大便经常带血、大便规律明显改变,到附属二院就诊。经结肠镜、肝脏超声、CT检查,发现病人患有乙状结肠癌、肝多发转移癌,其中最大的一个转移癌为5X4公分。鲍主任与病人家属协商,建议先行结肠肿物切除,然后再行综合治疗;家属完全同意。
术前经过充分准备,鲍主任为病人行结肠癌切除术。术后20天进行早期化疗加靶向治疗。连续治疗6个疗程,复查CT,发现肝转移灶明显缩小、消失!肝内仅仅只剩下一个1.5X1公分左右的肿物。随后,对肝脏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治疗后,病灶稳定,病情稳定。综合治疗,收到让病人及其家属喜出望外的神奇疗效!
接受综合治疗后病人状态良好,已完全可以进行日常活动。近日,经复查,王先生病情没有复发转移迹象。
胸腔镜下切肺叶
9月3日,龙江县58岁的钱先生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左肺下叶有一个团块样阴影。因无法确诊,遂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就诊。
经CT检查,发现钱先生左肺下叶有一个占位性病变,考虑为肺部肿瘤,医生建议他手术治疗。随后,他住进胸外科、肿瘤外科二病区病房。
传统的开刀手术,具有刀口长(约30公分左右)、创伤大、出血多、痛苦大、恢复慢(术后需住院三周)、易感染,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等诸多弊端。不懈进取、勤于钻研的鲍红光,决定用胸腔镜对病人进行微创治疗。胸腔镜微创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强大优势,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但技术难度大、风险大,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鲍教授在病人胸部仅仅只开了两个口:一个一公分,另一个4-5公分,便十分顺利地把病变部位的肺叶切除。
术后仅一周,钱先生病体痊愈。胸腔镜下微创手术,让病人免受术后胸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一片丹心育新人
传道授业,解惑答疑;教书育人,臻于至善。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是鲍红光多年的追求和梦想,为实现这个愿望,他坚守在临床教学一线,用爱心播散希望,用精诚践行责任,用执着收获果实。
2007年,附属二院为迎接国家教育部五年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而紧张忙碌着。值此关键时期,出于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热爱,鲍教授毅然离开心爱的病人,义无反顾地来到学生中间,承担起医学生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培训任务。作为一名专职培训教师,他既感到使命的光荣,也深知责任的重大。为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离开即将高考的儿子,却耐心陪伴在迎检学生左右。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讲解医学知识和操作要领。华灯初上的夜晚,宽敞明亮的技能训练室里,总会见到鲍老师高大的身影。每晚除了精心指导培训学生,他还经常自费为学生买来新鲜的水果和可口的夜餐,为学生们补充能量。他严谨的教学和家长般的疼爱,不仅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友情,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学生在鲍老师的悉心指导教育下,圆满完成了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切开、打结、缝合、拆线、换药等一系列外科技能操作,赢得国检专家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
栉风沐雨,天道酬勤。担任教学副院长两年来,为更好地推动医院教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他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他认为,作为一名临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无论在理论授课、技能培训、专题讲座或教学查房等工作中,他都身体力行、始终不渝,以大医的品格和风范教诲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与科研管理方面,积极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策略,努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与改革力度,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和水平。至今,附属二院已多次承办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完成了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整合,实现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教学模式,成为我省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基地,为培育新一代高素质的合格医学人才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8月24日第34期(总第9244期) 特约记者 高秀文 董晓明 记者 沙宝刚)
副院长兼胸外科、肿瘤外科二病区主任鲍红光教授
查房
鲍红光主任在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