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有证可循医心病

时间:2012-12-21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866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李春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不仅精于冠心病的药物及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顽固性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及顽固性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而且完全按照心血管疾病诊治指南进行诊疗。他诚实行医,强调“循证医学”,主张:
 

有证可循医心病 
 

    一个高明的医生,不仅仅要医术高超,面对危重病人不慌不乱,游刃有余地从容应对,而且还要医德高尚,不夸大、不遮掩病情,实事求是地规范治疗——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李春峰,这个“市级医疗重点专科”掌门人,无异堪称名医楷模!

    李春峰,1989年毕业于佳木斯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任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委员,市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1995年,他到大连肿瘤医院进修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学成归来后,在齐市率先开展了肝、脾、肾、肺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突出的工作表现,为他赢得医院首次颁发的“新技术奖”!不懈进取,勇攀科技高峰,2000年他到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2010年,获得国家安装“起搏器”资格证书。他还是附属二院首批荣获国家“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资质证书的医师。非凡的工作业绩,让他荣获医院首届“十佳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医疗团队亦蝉联医院、医学院的“先进集体”。

 

严谨行医:规范治疗冠心病
 

    什么是“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综合症,叫冠心病。冠心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极容易导致病人猝死。如今,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年龄由过去的中老年人,迅速向年轻人蔓延,20多岁的年轻患者已屡见不鲜。所以,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和规范治疗,对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李春峰教授说,虽然冠心病发病急、进展快,易导致病人猝死,但也大可不必谈虎色变,它还是可防可治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检查,早治疗。

    如何才能早期预防?人们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长期大量食用高脂、高热量食品而又缺少适量的运动。其次,积极寻找病因。冠心病病人早期多数以心绞痛方式被发现,但不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高度重视。这时,应该及时检查一下,患者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病因。

    许多人对冠心病的早期检查并不十分重视。殊不知,病来如山倒——由于突发冠心病,有些病人甚至还未来得及被送到医院,就已经猝死,十分可惜!李主任说,对冠心病的早期检查技术早已十分成熟,很安全,那就是运用“G形臂”进行心血管“造影”。心血管造影,是国际医疗界公认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诊断结果非常准确!尤其是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方法简便,造影时间短,术后即刻可以下地行走。但遗憾的是,至今患者对冠脉造影的认知程度仍非常低,仍有心理恐惧和误解。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医生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对冠心病人进行规范治疗。冠脉狭窄如果小于50%,适宜用药物治疗。冠脉狭窄为50%——75%,称为“临界病变”。这类病人,有一部分经药物治疗可以好转,另一部分,需要介入治疗。冠脉狭窄大于75%的,必须进行介入治疗或行心脏搭桥手术。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见效快,一次治愈的优点。早在2004年10月,李春峰便开始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至今,已为近千例病人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规范治疗:首先,积极控制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次,抗血小板治疗,每天口服阿司匹林75mg至100mg。第三,抗凝治疗。急性期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以防止血栓形成。第四,应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或中药丹参、银杏叶制剂。
         

虚惊一场:原来不是冠心病
 

    6月3日,建华区62岁的王女士,因心前区不适,到附属二院心内科一病区住院治疗。

     经问诊,患者说自己患有“冠心病”已近10年,在我市多家医院住院诊治。曾有多家医院建议病人行冠脉造影,但均因其恐惧、不理解而作罢。经全面检查,临床经验丰富的李春峰主任,考虑患者可能不是冠心病。经再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患者终于同意行冠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三支冠脉完全正常,无明显狭窄。这让患者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儿:终于彻底摘掉了冠心病的帽子,从此避免了终生服药。

    原来,病人这些年来一发生心前区不适,便自己吓唬自己,把病想得很严重,以为自己得了冠心病。由于长期心理负担过重,过分担忧,以致精神高度紧张,形成心理焦虑。经调节神经,抗焦虑治疗,病人完全缓解。

    李主任温馨提示:病人反复出现临床症状,没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病因,便应及时行冠脉造影,以便明确诊断,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医德高尚:为病人省五万元
 

    10月12日,依安县58岁的孙先生,因出现四肢无力、黑�(一过性眼前发黑)在当地检查,考虑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为行起搏器治疗,遂转到附属二院心内科一病区。

    住院后,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心率缓慢,最慢时每分钟不足40次,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症诊断,完全可以安装起搏器。但细心的李主任并没有马上为患者安装起搏器,而是详细询问病人有无特殊用药史。患者自述曾在当地一个个人诊所,因心悸,医生给他开过几样药,但具体是什么药,自己也记不清了。李主任便与患者家属进行电话联系,证实其中一种药物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mg每片),每天口服两次。三天后出现四肢无力、黑�。李主任考虑患者的病因为过量服用该药物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经停用该药物,四天后复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患者心率已恢复正常。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植入起搏器。这无异为患者节省了50000多元钱!

    医德高尚的李主任提醒广大患者: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并一定要按照医嘱用药。尤其是老年患者,切勿私自加大某些药物的剂量。


勤学不辍:整体水平得提高
 

    李主任定期组织全科医生进行业务学习,科内医生轮班、定期针对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新进展、新指南进行讲座。通过业务学习,达到共同提高、规范诊治的目的,尤其是年青医生的业务水平,迅速得到很大提高。

    11月20日,某县年逾古稀的钱先生,因心力衰竭,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半个月后,突然出现恶心、呕吐,逐渐意识不清,遂被120急救车送到附属二院心内科一病区急救。

    经当班医生详细询问病史,考虑患者在当地治疗过程中,长期大量应用利尿剂,导致低渗所致。医生随后请示李主任,李主任决定给予病人急检血清、离子常规。检查结果证实,患者为低钠低氯血症,Na+已经降到118mmol/l。李主任给予病人高渗盐水静点及心衰药物综合治疗,次日患者意识恢复正常。继续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10天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可以出院。临行前,李主任叮嘱病人回家继续口服药物,巩固疗效。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2年12月21日第51期(总第9357期) 特约记者 高秀文 董晓明 记者 沙宝刚)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李春峰教授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全体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