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5-08
-
05-06
一、医院内护理管理
护理体制
日本医院护理组织结构与我国相似,其组成为:护理部主任→护理部副主任→护理干事→护士长→主任护士→护士→助理护士→准护士→事务员。
护理部主任直接对院长负责。护理部的工作权限较大,包括护士的聘用、调动、提升、任命护士长、护理专业职称评定等都是由护理部决定的。在日常工作中,护理部每天都必须了解医院各科室的护士上岗人员情况、病人流动情况、手术及危重病人数量等,并根据各科护理单元的工作情况,临时调整补充病区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者的在职继续教育也是由护理部统一安排。
护士长工作重点在于管理病房,分配并督促护士们的工作,评定每个护士的工作业绩;每天与医生们一起查房,了解病情,回答医生有关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时向护士传达医生的要求等。由于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护士长后勤杂务比较少,可以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护理管理工作上。每位护士长配有手携式电脑。将每日病区内的工作(病人总数、危重和抢救人数、手术人数、护士在岗人数等)、事务信息,护士排班、考勤、研修、教学等资料输入电脑,并定期制成表格上交护理部,使病区管理形成严格的信息控制系统。
护理模式
日本的护理模式受美国护理模式的影响,结合本国的特色构成她独特的风格。其护理模式是以整体化护理为主,并结合责任制护理。各项护理工作都是以病人为中心而开展的。其最大特色是护理质量很高,工作做得很细致,尤其是基础护理。护士要帮助病人做各种生活料理,如洗脸、梳头、喂饭、洗澡、床上浴等。病人入院后,责任制护士要对其进行心理分析和护理;病人手术前后,手术室的护士要下病房了解病情,与病人交谈,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以排除病人的恐惧心理。门诊护士为了方便复诊或预约就诊的病人,在就诊前1d或当日晨就将病人已往的病历及各种检查结果从档案室内调出,供门诊医生使用。这样做既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又提高了门诊的工作质量。病人的饮食搞得
非常好,一日三餐不重复,饭菜种类多达三四十种。
护理管理人员轮转制
这也是日本医院内比较有特色的制度。护士长以上的护理管理人员在医院内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平级调换工作岗位;政府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等也常常在各家医院间平级调换。据他们介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管理人员能放开手脚开展工作,避免因严格管理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护理管理人员在不同工作岗位上进行多方面的锻炼,利于各单
位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医院内各类护理管理委员会
医院内部设有各类与护理管理有关的委员会,如院内感染委员会、业务改善委员会、护理记录改善委员会、诊疗报酬委员会等。这些委员会每年都要制定目标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对护理及病房管理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同时每月要召开数次护士长例会、主任护士会、病区会以及有关业务和教育委员会,随时不断地总结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制定新的目标,使护理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护士在职继续教育
医院内每年举办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如论文讨论会、学术交流会、疑难病症护理问题讨论会、新技术、新业务开展经验交流会等,以提高护理业务知识。
对新护士的教育尤其严格。首先要按等级医院标准择优录用新护士,优等生先由高等级医院挑选。新护士在医院试用期间要完成22项基本技术操作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正式录用,也才能进入夜班工作。以后3年内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工作,全面掌握各专科的护理工作特点,以便接受护理的统一调配。
三、护校教育
护士来源
日本医院护士的培养有以下3种途径;(1)初中毕业生考入县级(相当我国省级)准看护学校学习2~3年,毕业后可以任准护士、助理护士;工作几年后,如果参加国家考试合格,可以聘用为正式护士。(2)高中毕业后考入国家级护校,毕业后经国家考试合格,可以聘用为正式护士。(3)保健护士或助产护士需经过国家级护校毕业后,再学习1年的专门课程,经国家考试合格,方能担任保健护士或助产护士。
护校科目
护校一般设置53门专业教育课程。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科目外,还设立了历史、文选、伦理、教育学、社会学、法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情报学、生活科学、行为科学、保健体育学、公共卫生学、社会福利学、关系法规、精神保健等科目。
护校的各种教学设备先进,护理用具和仪器应有尽有,各种模拟教学仪器形象而逼真,如婴儿模型、电脑循环式采血静脉注射模型、男女性导尿模型等。同时还有电脑控制的多功能电教室、微机室等供学生使用。先进的设备、一流的管理为学生们提供了
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环境。
临床见习和实习
日本的护理教育十分重视实际工作能力和群体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非常强调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因此,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就安排相应的临床见习和实习,由护校老师带领学生到医院临床见习,在实际工作中边讲解,边示范,手把手地带教学生……例如,为病人洗澡、移动病人、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褥疮护理等项护理技术操作。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快,同时缓解了临床带教老师短缺的矛盾,又减轻了科室当班护士的工作量。
四、国内外护理专业的比较
目前,我国的护理体制和护理模式正在接近国外的标准,设备方面也在不断赶上,但与日本护理工作质量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相比之下,日本医院的护理工作做得更为细致,护理质量更高。我想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护理体制或护理模式,也不在于先进设备,可能还在于护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
在日本医院参观期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日本护理工作者的勤奋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她们无论职位高低,无论所做事情大小,总是精益求精、尽心尽意地去做好每一件工作。每个护士都会自觉地将自己当日的工作完成后,才下班回家。如果工作较多,就推迟下班时间,直到工作完成为止。在日本医院中无论医生还是护士,不计报酬加班加点工作是很普遍的现象。
与国外相比,我国护校理论学习比较集中和系统,专业化比较强。专科护士对临床常见病诊断治疗、常用药物都有一定程度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强。另外,我们的医护关系融洽、平等,医生尊重护士的工作。而在国外,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远远低于医生。 总之,国外医院的护理工作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不可妄自菲薄。只要我们注意汲取国外的优点,改进我们的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能使国内的护理工作赶上国外的先进水平。
日本医院人性化管理的启示
人性化的医患关系
日本是个礼仪之邦,日本的女性礼貌,温柔,护士更是如此,每天早上进入病房都要向病人问候,病人也非常礼貌,相互尊重、彬彬有礼。体现了日本国民的高素质。病医患关系非常融洽, 富有人情味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真诚地尊重病人、由衷地同情病人。医生巡视病房就象亲友探视一样与病人沟通,观察病情和了解情绪,同时也非常礼貌地问候家属,与之沟通、求得配合。医护人员对病人都礼貌地用尊称,从不把病人的床号当作病人的称呼,即使医生、护士内部交接班,也称呼病人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护士始终保持微笑服务,用尊称和敬语礼貌地接待每一位病人。医护人员给病人做任何一项医疗处置,都要事先向病人做解释,处处体现出对病人的关爱与尊重。病人对医生的尊重和信任,时常自然地流露出来,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社会,医护人员是受敬佩、被感谢的职业。病人出院时都到办公室与医生护士道谢,医生、护士则站在办公室门口目送病人上电梯。
全方位介入的护理服务。病人从进病房那一刻起,责任护士就有详细的病房介绍、住院注意事项和护理服务项目等入院服务,并提供住院手册。在整个住院过程中,病人还会得到与疾病相关的专门指导。普通病房的护士每天有二次正规查房,其他时间会有经常巡视和呼叫应答。每个病人每天都有一张护理观察记录,由护士在查房中完成,要求护士对经管病人做到了如指掌,通常病房护士长、责任护士都能记住每个病人的名字。护理服务除了医疗外,还有大量生活护理,如为行动不便的患者理发洗头、擦身洗澡,对重病卧床、年老体弱的病人提供卧式洗澡机等;为各种做器械检查的病人提供陪同护理,例如病人做内窥镜检查,会有专人护送,检查时给病人遮盖毛毯,关照重病人在检查后的苏醒、休息。病人在出院时,护士要向病人做好出院指导。
职责特殊的事务员队伍。在专业性医护服务之外,病区还有一支具有文化素质、年轻女性为主的事务员队伍。事务员的工作职责是做好医务服务以外的协助性工作,如帮助办理病人入、出院手续,接待访客、接听电话等科室日常事务处理。事务员工作最大一个特点是陪护在病人身边,随时为病人服务。它们接送病人前往医疗诊室或检查室,与病人亲切交谈宽慰心态等日常生活问题。“良言胜良药”,因此事务员的协助,有时起到了医疗手段起不到的身心治疗效果,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解除病人家属的后顾之忧。
比家人更耐心的日式医院护理
日本人生病住院,基本上不用家人照顾,吃喝拉撒都有护士帮忙。医院只要求在病人动手术时,家人在外等候,因为考虑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种种情况,需要随时与家属沟通。在手术之后,家属就可以完全不管了,一切由护士负责。
日本医院的护士对病人照顾得非常细致。分成医务护理护士,和生活管理护士。医务护理方面,护士会严格按照医嘱来对病人进行护理。比如,定时到病床前看病人的点滴注射情况;给病人吃药前,护士要细心核对床头病人的名字,同时要询问病人:“您叫什么名字?”而且每一次都必须询问。
住院病人的生活,全部由生活护士来管理。虽然每张床前都有个呼叫护士的按钮,病人有任何事需要帮助都可以按铃,护士随叫随到。但据记者观察,在很多生活细节上,日本护士是主动来帮助病人来完成的。
一日三餐,都由生活护士送到床前。医院大都有食谱,有两三种套餐可供选择,食谱提前给病人,让他们挑选。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自己进食有困难的病人,护士会协助喂食。病人吃饭时,护士常常过来询问,伙食是否合口。饭后,护士给病人倒茶水。提供的通常是日本人喜欢的麦茶,这种茶连婴儿都能喝。一天之中,护士基本每隔1小时就送一次茶水。
如果病人在打点滴,每隔20分钟,就会有护士来询问,是否想上厕所。护士会一手推着挂吊瓶的小轮车,一手搀扶着病人如厕。有位刚出院的朋友告诉记者,每天记不清多少次让护士陪着上厕所,每一次护士都特别耐心,真有些过意不去。
病人动了手术后,一般情况下,第二天医生就要求病人在护士的帮助下下床走动。在住院部的走廊里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身上连着各种管子的病人,在护士的搀扶下缓慢地移动,每前进一步都得到身旁护士的微笑鼓励。
日本的医院里,病床都是可以自动调节靠背高度的,但通常情况下,还没等病人自己调节,护士就会过来询问,病床高度合适吗?需要调整吗?病人不能一直躺着,需要不时坐起来着或者翻身,这样才能保证不生褥疮。不能自理的病人换衣、擦身也是由护士完成的。
日本医院里的护士轮班很频繁,所以病人每天见到的护士可能都不一样。每个病人每天都有一名责任护士主要负责。一早,护士就把写有自己名字的牌子放到病人床前,微笑着对病人说:“今天我是您的责任护士,请多关照。”
患者与护士的关系
日本医院护士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 的关系。护士巡视病房就象亲友探视一样,与患者沟通,观 察病情和了解情绪,同时也与患者家属寒喧。护士在招呼患 者时都礼貌地用尊称,从不把患者的床号当作患者的代号来 称呼,包括护士内部交接班,也同样称呼患者为某某先生、某 某女士。在日本的医院,护士始终保持微笑服务,给患者做 任何一项医疗处置,都要事先向患者解释清楚,在每个服务 细节都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与尊重。同样,患者则自然地流 露出对护士的尊重和信任,时常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敬佩和感 谢,即使在出现差错的时候,也能非常友善地互相谅解。如 一次由于工作出错,患者到下午3时还没有吃到午饭,护士 知道后,马上亲自送饭菜到病房,非常诚恳地向患者检讨,亲 热地拥抱患者表示歉意,而患者也表现出对护士的谅解。这 种互相宽容、护患亲密的境界为l临床护理服务创造了最佳的 协同环境。
隐私保护与尊重
在日本的医院里,无论是在办公室的患者名单上,还是病房的床头卡上,都只有患者的名字而没有患者所患疾病的信息,这些信息是作为隐私严格保密的,医护人员无权随意公布。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任何暴露身体的检查,都会首先拉上围帘与外界隔离,即使因检查需要在医护人员面前暴露患者身体,也尽量做到减小暴露面积,如肠镜检查,护士会让患 者穿上开裆的一次性裤子。另外,患者在住院过程中,个人爱好、习惯依然受到尊重,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摆放生活用品,如在床头上放满了布娃娃和玩具狗,或在床头张贴子女、亲人的图画照片。护士从不强求病房摆放物品整齐划,更不会因此训斥患者。
护理管理方面已形成网络,呈现出人人参予管理、人人是管理者的局面,每人都有机会在管理方面承担某项责任,而不是将护理人员完全置于被管理的地位上。护理人员没有被监督、被检查的紧张感,大大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护理人员都能心情愉快、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搞好本职工作。我国现在多数地区的护理管理仍以检查、监督为主要手段之一,个别检查标准(如某些技术操作)较教条、脱离实际,护理人员还必须得去应付检查,致使护理人员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我们认为,尽管这种管理手段存在着一些弊端,但现阶段我国护理人员普遍受教育水平有限,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以致这种管理方法还将持续一段时期。但是护理管理的方向应该是消弱监督检查,注重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每一个人自觉自愿地作好每项工作。当然这还需要护理界作出很大的努力。
护士之“心”的培养远远难于专业知识的教授,也比知识的教授重要得多,如何培养出不仅具有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具有善良、慈爱之心的护理人员,是我国护理学发展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