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报道

医者仁心 大爱无声

时间:2013-03-22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浏览:729

——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是享誉鹤城的市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主任兼一病区主任周洁信教授等人,擅长治疗急性脑血管病、锥体外系疾病、脱髓鞘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尤其对于伴有呼吸肌麻痹的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救治、帕金森病及脑囊虫病的诊治取得很好的疗效。周洁信主任不仅在医疗岗位奉献,更是一名拥有30年教龄的临床教师,他始终心系教学、爱生如子,用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在医学教坛谱写赞歌,书写芳华。
 

医术精深的“白求恩”式好医生
 

   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周洁信教授,医术早已炉火纯青。他带领的科室始终秉持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循证医学行医,因而赢得省内外病人的信赖,每日患者盈门。

      神经内科一病区,不仅拥有智能化呼吸机、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等先进设备,尤其是对血稠、高血脂、高血压、脑梗死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有显著疗效的光量子血管外照射疗法,更是市内独家拥有。

   
周洁信,1984年毕业于齐医学院,主任医师,教授;齐医学院学科带头人,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兼任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委员、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专家、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专家,齐齐哈尔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进修。先后荣获市科技进步奖三项、著书两部;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他曾连续两年荣获省卫生系统医德医风标兵荣誉称号。先后被市卫生局评为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市卫生系统行风建设先进工作者及本医院的十佳医务工作者等。

 

高超医术拯救危重病人

    
       拯救生命是医生的职责,在他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生死时刻。龙沙区年仅37岁的李铭,在卧床昏迷了五个月之久,在其亲属几乎不抱康复希望的时候,在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过神经内科一病区主任周洁信和康复科王凭主任几个月的治疗下逐渐清醒了。不仅如此,病人还能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并能在人搀扶下行走。周洁信教授,用他博大精深的医学知识创造了一个医疗奇迹!

   
去年6月中旬,李铭下班后骑着摩托车与一位骑自行车的发生猛烈撞击,当场造成他颅骨骨折,颅内大面积出血。被送到市内某大医院手术治疗后,命虽然保住了,但术后一直靠鼻饲进食;大小便失禁,处于昏迷状态。在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毫无起色,李铭的家人便把他接回家去。同年9月中旬,李铭突然持续一周高烧不退,体温高达40C。家人急忙把送到附属二院。经周洁信检查后找到发热原因。精心治疗几天后,病人退热。病人的父亲瞧着仍然昏迷不醒的儿子,不禁又紧锁眉头。周主任对老人说,你儿子的昏迷不醒,将来生存质量会很低,并会对整个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我经验还有一线治疗的希望,可以试一试。老人迟疑了一会儿,半信半疑地说,那就治治看吧。周主任为病人进行包括药物、声、光、电刺激在内的综合治疗。经过两个月的细心治疗,病人逐渐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听到声音,能睁开眼睛。这表明,病人已苏醒。此前,病人已整整昏迷了五个月!继续治疗了一个月后,病人已能识字,并且能通过文字来完成医生指定的动作。这时,康复科开始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又通过四个月的康复治疗,病人病情大有好转,病人家属大喜过望,感谢万分!

 

像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建华区年仅24的女孩儿苏春华已被北京某医院确诊为重症肌无力,被抬进病房时,出现极度呼呼困难,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不足20%,生命垂危。周主任经过分析后确诊为肌无力危象。当即决定给予病人气管插管,接人工辅助呼吸器呼吸,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经过一周急救,病人血氧饱和度逐渐升高,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脱机后,呼吸逐渐恢复正常。又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病人肌力恢复正常,高高兴兴地告别了病房。现在,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务员。
    

    林甸县78岁的沈先生患有脑梗死,入院时已偏瘫,卧床不起。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病情明显好转,病人已能在走廊里散步。没想到,将要出院时,患者病情突然逆转直下,急剧恶化:大汗淋漓、意识模糊、血压骤降、呼吸微弱,血氧饱和度在20分钟之内从90下降到不足30。在对患者紧急处理后,立即请全院相关科室的专家会诊,最后确诊为肺栓塞。由于病情严重,准备转入ICU治疗。但当ICU医生来接患者时,出现了只要一搬动病人,病人血氧就降至0、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的现象,因此无法转入ICU。由于肺栓塞死亡率很高,预后不好,家属决定放弃治疗,并在当晚找来了救护车,准备运回当地。但是又出现了一搬动患者,就呼吸停止的现象。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病人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决定就在神经内科一病区原地不动治疗。周主任马上对病人进行救治。在相关科室积极协作下,给予溶栓、抗凝、补氧、抗炎及维持生命体征等治疗。经过20天的精心治疗,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痊愈出院。
 

仁心大爱树名医形象
 

去年5月下旬的一天,富裕县40岁的农民赵春河因突发脑出血,被送到齐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救治。由于病情严重,患者爱人十分着急,泪流满面地对周主任说:求求你,救救他吧,他是我家顶梁柱啊!周主任立即与科内同事会诊,并很快决定对病人进行微创治疗。术前,患者家属找到周主任,硬塞给他一个装有1000元钱的信封。周主任想,这是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放心,担心医生不尽力。为让患者家属打消顾虑,他没有立即退还,而是认真细致地进行治疗前的准备。最终,治疗进行得很成功。过后,周主任把这1000元钱交到患者院押金帐户上。不久,患者病体康复。临出院前结帐时,夫妻二人才知道真相。
 

周主任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奉献,还十分热心公益事业,每年都多次参加公益活动。他曾到拜泉、龙江、富裕、依安、泰来等地农村多次义诊,送医送药送温暖,并多次参加对社区居民的医疗服务。

     有些病人在家或在养老院卧床不起,不方便到医院就诊,周洁信就经常利用个人时间义务到这些患者床边进行医疗服务,指导治疗。这样,既解决了病人看病难,又节省了患者的支出。患者本人及其家属都非常感谢。在医疗活动中,他从不以医谋私,总是为患者精打细算,尽量减少医疗费用和不必要的开支。他因此先后被省市卫生管理部门授予医德医风标兵白求恩式好医生等多项荣誉称号。 
 

师德永恒心系教学
 

周洁信作为一名拥有30年教龄的临床教师,他始终心系教学,热爱教学、重视教学是他多年工作的写照。
 

他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有效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神经病学理论课比较枯燥,尤其是神经病学总论部分,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历来学生这方面内容掌握的都很薄弱,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周洁信在十几年前就率先开展了多媒体教学。为了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他在平时临床工作中精心选取录制了大量典型病例影像资料,并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多方求教,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经过努力,他制作完成的优秀课件,在教学中既提高了趣味性,又取得良好效果,为学生较好掌握神经病学知识提供了良好途径,给广大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项教学成果也多次在医学院的课件评比中获奖,目前正在申报黑龙江省高校系统的精品课程。 多年来,在周洁信的不懈努力下,教学效果突出、成果卓著,受到同行及学生的一致好评,一直被评定为A级教师,并多次荣获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质量优秀奖,
 

 周洁信对实践教学更是高度重视与热爱,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和智慧进行科学研究。神经病学检查法是学生实习过程中的难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周洁信开展了《神经病学检查法一对一互检法》的教学科研。实践教学中实行导师制,对学生进行培训,一对一地辅导同学,一个人一个人地过关,最终考核达标率为100%。在对临床技能的培训中,动脑筋,舍得花费时间。比如对学生腰穿技术的培训,为了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还要使学生易记忆、易操作,与相关人员反复研究、试验,最后制定出腰穿检查技术的独具特点的流程,并亲自专门进行培训与指导,使实习同学全部掌握腰穿技术,他所培训的学生多次在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医者仁心,大爱无声,这就是周洁信带领的团队,每时每刻都忙碌在拯救生命的第一线,用自己的技术和汗水,用自己爱心和青春,换回了无数生命的绽放。   

(摘自鹤城晚报周末版——北国周末2013年3月22日 第12期(总第9440期)特约记者 董晓明 高秀文 记者 吴英�)



神经内科兼一病区主任周结信教授



神经内科兼一病区医疗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