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你了解强迫症吗?

时间:2019-07-08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心理门诊浏览:698

   常常有人问我:我出门离开家时总会怀疑门关好没有,总要检查几遍才放心,这是不是强迫症?我洗衣服时,总是洗两三遍才觉得干净,这是不是强迫症?我出门前,拖鞋必须摆放整齐才可以离开,这是不是强迫?甚至有学生在问我:老师总是让我们在做完卷子后多检查几遍,这不是让我们变成强迫症吗?今天,我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强迫症,强迫症都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或仪式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非精神病性障碍。强迫症患者体验到强迫思维或动作是自己的,是自己主观活动的产物,但又不是患者自己所期望的,自己也不能接受,所以,患者采取对策来有意识地抵抗,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同时出现。为此,患者感到痛苦,对症状有自知力,主动求治。

强迫症的临床表现

   强迫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强迫思维、强迫动作或仪式、焦虑、抑郁情绪和回避行为。大约70%的强迫症病人同时具有强迫思维和强迫动作,只有强迫思维的强迫症病人约25%,仅出现强迫动作的病例少见。

(一)强迫思维

   是以刻板形式反复闯入患者头脑中的观念、表象或冲动意向。强迫思维是不愉快的,非自愿的,在大多数患者身上导致显著的焦虑和痛苦。患者试图压抑或忽略这些强迫思维,或用其他的动作、想法中和它们,但往往不成功。

   1.强迫思维的表现形式

  (1)强迫观念:主要有强迫性怀疑、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联想(包括强迫性对立思维)和强迫性回忆(对过去的经历、往事等的反复回忆)。

  (2)强迫表象:反复出现在患者头脑中的形象内容,这些内容是鲜明、具体、逼真的。

  (3)强迫情绪:主要是指对自己情绪的恐惧,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担心自己会发疯,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等。

  (4)强迫冲动意向:是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使病人有要去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事情的冲动。

   2.强迫思维的内容

   强迫思维在内容上涉及范围很广,但多是令人苦恼的或厌恶的。较为常见的有怕脏、怕细菌或污染、怀疑事情做得不到位、不对称、不精确、不正确等。也有的病人害怕伤害自己或他人、死亡或疾病,性或猥亵的,担心攻击他人,说出被禁止的想法等。以强迫怀疑和怕脏最为常见。

(二)强迫动作或仪式行为

   为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痛苦,患者有意识的采取一定的动作或行为。强迫行为常常作为对强迫思维的反应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被强迫思维所激发的痛苦,或者是为了防止所担心的事情发生。强迫动作或仪式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外显性强迫动作或仪式表现有清洗、检查、重复、触摸、收藏或囤积、保持有序和整洁、询问等。内隐性强迫动作或仪式表现为计数、祈祷、默默地重复字词等等。

   1.强迫性检查  表现为反复检查,反复检查门是否锁紧,水、煤气开关是否关好,做过的事情是否完美、精准,自己的穿戴是否整齐,反复检查、核对几遍或几十篇仍不放心。

   2.强迫性清洗  患者担心或认为自己的身体、衣服、床单等物体不干净,被污染,反复清洗患者认为污染的地方。反复几遍、几十遍,直到确定自己做完为止。

   3.强迫计数  患者反复地、不能控制地点数电杆、阶梯、楼层、地砖等。有些患者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默默计数,并且要达到一定的数字或遍数,才能开始做事情,否则内心

不安,患者为此痛苦不堪。

   4.强迫性仪式动作  患者做某些事情总是要按照自己设定的程序来进行,否则内心就会不安,焦虑紧张。如果程序稍有变化或受到干扰,必须重新进行,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强迫性询问/陈述  患者担心自己没有表达明白或害怕别人没有听清楚,反复询问或陈述同一个问题;还有一些患者自己不能确定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总是反复询问他人,直到得到肯定的回答。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强迫症已有深入的了解,有没有对号入座,觉得自己肯定有强迫症了。请别急,让我们先看看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 至少应存在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或两者都有;

   2. 以上症状是耗时的,每天至少1小时以上,至少持续3个月;

   3. 导致严重的痛苦,或对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4. 症状不是由其他躯体疾病、毒品或药物使用、或其他精神障碍所致。

   满足以上四条,才能诊断强迫症。我们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怀疑家门没锁好,于是倒回来检查一下;有时候担心水龙头是不是忘了关了,检查一下;有时候可能会检查2-3次等等。这些行为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没有每天至少1小时以上,人们通常检查过后便不再多想,更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所以这些并不是强迫症。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有上述关于强迫症的表现,怀疑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诊疗和咨询服务。电话预约方式:0452-2739766 (撰稿:心理门诊 李平 孙正海)

李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 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201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并获“临床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方向)”博士学位,2014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精神病学系访问学者。现任齐齐哈尔医学院精神卫生学院副院长,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齐齐哈尔市“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科后备带头人。兼任黑龙江省精神医学协会理事,北方精神医学论坛理事,齐齐哈尔市精神医学会理事长,CSNP强迫障碍研究联盟委员,齐齐哈尔医学院“嫩江学者”(青年学者),《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委员。近5年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8篇,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出版著作7部,其中“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项目1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项、齐齐哈尔医学院院内科研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黑龙江省教改工程教育科学研究项目1项,2017年获齐齐哈尔医学院教学质量一等奖,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2016学年度教学质量优秀奖。

   擅长强迫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精神疾病的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主要研究方向:精神疾病(尤其强迫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认知行为治疗机制及疗效研究。

   先后荣获黑龙江省心理工作先进工作者、齐齐哈尔市青年科技奖、齐齐哈尔医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齐齐哈尔医学院2017年十佳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