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诊疗动态】高难三维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让房颤患者心脏不再慌乱

时间:2019-07-25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心内科五病区浏览:555

    典型案例:

70岁房先生近一年来深受房颤折磨,整日心慌气短,胸闷、胸痛无力,坐卧不宁,无法正常生活、工作,一年中住院5次,仍未去除病根。后来听人说齐医附属二院心内科五病区能通过房颤三维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此病,于是慕名来到了附属二院找到了梁波主任,梁主任会同科室姜海瑞、张艳云、李贞鹏等医生详细了解、分析病情,制定了周密科学的“三维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治疗方案。716日,梁主任等如期为房先生成功进行了三维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治疗,目前房先生房颤症状已完全消除,心怀感激痊愈出院。

心内科五病区梁波主任等为房先生进行三维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治疗  

团队实力:

房颤的射频消融是目前心律失常射频消融领域里面难度最大的手术。导管消融治疗是近十余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目前,房颤导管消融已成为和药物治疗并列的重要治疗方式。齐医附属二院心内科五病区是市内唯一成功开展该项手术的科室,现已成功完成4例手术,疗效显著。

团结向上的心内科五病区医疗护理团队  

放眼看消融:

房颤射频消融手术采用导管电极在环肺静脉口消融,形成大静脉与心房的电隔离,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目的,是房颤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并因效果好,复发率低,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

 

图片来自网络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是近10多年来临床心脏电生理学最受关注的热点之一。经过不断探索,近年来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国内一些大的心脏电生理中心房颤射频消融已经非常成熟,消融成功率可达到80%以上甚至90%。法国医生 Haissaguerre等证实了肺静脉内异常电活动在房颤触发机制中的作用,并应用导管消融治疗取得成功,开创了房颤消融的里程碑,并且奠定了以肺静脉隔离为基石的基本方法。

图片来自网络  

环状电极标测肺静脉电位指导下的肺静脉隔离术使房颤射频消融有了质的发展。三维标测导航系统的发展,使房颤射频消融犹如心脏直视操作,房颤射频消融更加安全,明显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成功率,促进了房颤射频消融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表明,至少95%左右的房颤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导管射频消融术通常选择下肢股静脉入路,首先进行两次房间隔穿刺,将SWARZS鞘而PREFAECE鞘送入左心房,这样导管即可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在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高频电磁波即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圈,射频能量被动加热周围组织,使组织温度升高,形成环形的治疗带,将导致房颤的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内,使之不能外传,从而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

在少数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例如上腔静脉)也可发放异常冲动,此时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由于心导管的直径很小,而且特制导管的头端始终有6个小孔用生理盐水对消融位点进行冲刷,以免温度过高,这不仅有利于释放更多的能量,以保证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彻底的凝固作用,同时缩小了损伤的范围。

在导管贴靠心肌的同时,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构建出左房模型。再与病人的CT图像精确融合,在X光影像的相互应证下,犹如开胸手术般进行消融。并利用这一标测系统记忆消融位点,确保在消融过程中没有漏点,完全隔离消融策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简介: 

心内科五病区主任梁波

1991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心血管内科五病区主任、冠心病监护病房主任、全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兼任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心电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委员、黑龙江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重症委员会委员、齐齐哈尔医学会心血管委员会委员。2000年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心导管介入治疗。2006年上海中山医院、2008年山东省医院、2016年哈医大心血管学习班学习。完成市科技局及医学院科研15项,主编著作2部,参编著作1部,发表文章30余篇。

    熟练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开展了心脏起搏器、冠脉的支架植入、先心病介入封堵、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新技术。熟练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炎、心包积液、心脏瓣膜病、先心病、血管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心律失常和血脂异常等疾病诊断与治疗。开展了心脏起搏器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支架植入治疗、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等新技术。  (供稿:心内科五病区  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