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7-17
-
07-11
第一编 培养什么样的人
1.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答: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2.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
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
3.育人的根本在于什么?
答: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
6.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什么?
答: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7.青年学生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答: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
8.当代青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答: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9.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答: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0.什么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之所在?
答: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11.新时代青年最大的人生际遇和最大的人生考验是什么?
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12.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是什么?
答: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13.新时代青年要成为什么样的力量?
答: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14.新时代青年应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答: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15.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青年一代应传承的伟大精神是什么?
答: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16.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四点要求是什么?
答: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
17.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是什么?
答: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18.青年应怎样爱国?
答: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19.青年应该怎样励志做奋斗者?
答: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0.青年应该怎样求真学问?
答: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21.青年应该怎样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答: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第二编 怎样培养人
22.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23.大学是什么样的地方?
答: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
24.学校的共同使命是什么?
答: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
25.高校怎样才能办好?
答: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26.高校应抓好哪三项基础性工作?
答:第一,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第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7.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答: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28.人才培养关键在什么?
答: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
29.“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指什么?
答: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0.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什么?
答: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31.教师承担着什么样的重任?
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32.教师的责任是什么?
答: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33.教师为什么重要?
答: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34.如何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答: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35.如何爱惜教师这份职业?
答: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36.为什么要尊师重教?
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37.如何尊师重教?
答: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8.我们要构建什么样的教育体系?
答: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39.如何提升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
答: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40.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什么?
答: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41.什么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答: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42.怎样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答: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43.如何让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答: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扩大投入,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十三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
44.如何扩大教育开放?
答: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45.什么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答: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46.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答: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47.如何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答: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48.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九个要求”是什么?
答: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49.如何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答: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50.如何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
答: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51.如何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
答: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52.如何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
答: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53.如何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
答: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54.如何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答: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55.怎样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答: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56.怎样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
答: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57.怎样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答: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第三编 为谁培养人
58.教育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答: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59.教育的根本作用是什么?
答: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60.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教育不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通过教育来传授已知、更新旧知、开掘新知、探索未知,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61.教育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62.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是什么?
答: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63.新时代为什么要更加重视教育?
答: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
64.我们的教育为什么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答: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65.新时代我国教育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66.我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答: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67.我国高等教育的“四个服务”是指什么?
答: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68.如何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答: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69.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是什么?
答: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70.学校党组织如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