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11-06
-
11-06
——记市优秀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王超
早上8点,匆匆吃过早饭,王超就乘坐班车来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医疗队负责的六楼病区。作为我省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他今天被安排的是上午9点到下午3点的白班。9点,一切准备就绪,交班、检查、准备入舱……一圈规定流程下来,已经9点半了。
这一系列情节,对王超来说显得那么自然和顺畅。可看到王超的简历你多少会有些惊讶,1991年出生的王超,是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医生,也是这支医疗队中唯一一位“90后”医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西院6楼西病区,他主要负责危重症和重症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参加查房、病例讨论、业务学习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面对重症患者,实施的救助手段包括无创通气,就是经鼻高流量输氧;对危重患者进行有创呼吸机通气、深静脉穿刺等治疗手段。科室在病区负责50张床位,由他主管床位是4张,共收治了8名患者,全都康复出院,最大年龄的是91岁。与一些方舱医院和普通医院的患者比,重症患者都是合并一些心肺疾病和慢性病脏器衰竭,都是越往最后越难出院的一些患者。虽然说患者数量少,但是压力很大,因为每个患者都徘徊在生死线之间。在这样的压力下,使他有了更深的职业感悟。在经历了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更懂得了作为一名医生肩上的责任;面对一次次入舱经历急需抢救的每个时刻,已经没有了自我的概念,恐惧、害怕瞬间退却,深深地知道了什么是忘我;在治疗中对患者投入情感,也真正领悟了“医者仁心”的内涵。
临近中午11点半,王超和值班主任用了两个多小时完成了30位患者的查房。他说,这比前些日子轻松多了。40多天来,他主管的床位4张,收治主管7名患者,已出院5人。看到他们开开心心地走出医院,王超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今天查房,王超还是先把患者最关心的核酸复查结果、肺部餐厅CT情况、采血化验结果报告给他们,并把“情况好转”的结论第一时间告诉他们 。
王超说,患者大多数比较焦虑,总惦记着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能出院,他觉得现在他们更需要精神安抚。而刚来的时候,他们更需要救命。
王超说,在这里自己已经变得成熟了许多,但有时遇到一些事情自己还是不能释怀。他说,有一次入舱,也是接早9点的班。进病区前知道有一位患者正在抢救,所以那天就提前进去了。进入病区后直接进入抢救室,当时患者已经抢救40余分钟了,心跳和呼吸仍没有恢复,其实抢救已经结束了,但是王超跟大家说“我们再坚持一下,让我来!”他又全力抢救了20分钟,老师说,“人不行了,我们尽力了,通知家属吧。”王超就跟家属通了电话,告诉他们很抱歉。没想到家属反而过来安慰他说,“你们尽力了,辛苦了,谢谢你们!”那天,王超哭了,他说来到武汉就没想过害怕,也做好了又苦又累的准备,可那时他就是怪自己没有把病人抢救回来,担心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经历了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更懂得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自责转化为动力才是正确的选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名医疗队唯一的一位“90后”医生,也在逐步变得成熟和坚定。
曾有一位饶大娘,让王超一度很头疼。因为她的基础疾病较多,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阻肺……而且79岁了。刚入院的时候她的血氧难以维持,最低血氧已经下降到了70%,一度处于病危状态,普通吸氧根本解决不了。后续王超给大娘上了无创呼吸机,大娘并不是很耐受和配合,对呼吸机抵抗。他又给大娘换上了经鼻高流量,还好这次大娘血氧稳定住了,开始慢慢地上升,最后稳定在90%左右。后来经过一周的治疗,大娘从病危状态中走了出来,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后来,每次王超去查房,大娘都很开心,拉着他多聊一会。王超说,再过些天,估计饶大娘也要出院了。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救治的患者能够治愈出院,他有莫大的成就感。
还有一位周阿姨,刚入院时被病痛折磨得心情很低落,非常焦虑,不愿与人交谈。原来,她的女儿和孙女也都有发热的症状,而她自己又住进了医院,她很灰心,认为生活没有希望了。为了打开她的心结,让她乐观面对病情,王超总是主动和她“套近乎”,听不懂方言就找当地医生当“翻译”,经过反复努力和尝试,周阿姨终于主动和王超讲话,情绪明显好转,十分配合治疗。
就在昨天,住了38天医院的她,出院了。临走时她说很想见见王超。王超说,“我现在对医患之间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知,这种真挚其实可以不夹杂任何其他元素。”
王超,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父母眼中还只是个未长大的孩子。当初就想着“需要ICU人的关键时刻,我得上!”却忘了父母会担忧。他瞒着家人第一时间报了名,直到接到确定出发通知的时候才告诉了爸爸。因为父母身体都不好,妈妈前两年还经历了一次大的心脏手术,所以他和爸爸偷偷约定不告诉妈妈。直到现在,王超的妈妈还被蒙在鼓里。而爸爸听到他要去武汉支援,虽然心里很担心,但是表面上却装作镇定,还调侃说:“要做一个‘三好学生’,工作好,休息好,安全好。”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看到,像王超一样的“90后”已经长大,他们已经成为了让父母骄傲的人。而“90后”的他以一名医疗队员的身份,已经成为武汉患者的生命担当。(黑龙江日报 朱彤)

市优秀医师、重症医学科医师王超

重症医学科医师王超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