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11-08
-
11-07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公认最佳的血管通路,但是患者基础病多且血管条件差以及术后成熟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广大从事肾内科血管通路专业医护人员的难题。
家住林甸县的赵阿姨2年前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因血管条件差,于外院留置颈内带涤纶套半永久双腔导管开始血液透析治疗。因留置长期导管隧道炎反复感染住院治疗,给赵阿姨带来了很多烦恼,经济上也给赵阿姨带来了很大压力。
一周前赵阿姨导管再次感染,于外院治疗抗感染后拔除长期管。没有了透析通路的赵阿姨近一周没行血液透析,出现胸闷喘憋等心衰症状,期间奔走市内多家医院,因考虑血管条件很差,外院都未予解决。
赵阿姨心急如焚,听说附属二院肾内科开展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开展的很好,于是找到张艳主任,张主任了解病人病情立即给予安排住院并准备手术。术前闫续医生检查后发现赵阿姨左前臂头静脉只有1.2mm,右侧头静脉内径1.4mm这跟内瘘手术标准的头静脉2.0mm差很多。针对赵阿姨的病情,方案是再次留置长期导管或者行腹膜透析,解决透析通路问题。两个方案对比,赵阿姨再次行长期导管原位换管有诸多问题,如再次感染,隧道炎等,如行左侧置管,左侧颈内静脉内径细且弯曲,血管条件亦很差,且穿刺困难风险很大。赵阿姨目前无残存肾功能且无尿,行腹膜透析如超滤差的话,透析会不充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张艳主任与闫续医生反复研究、综合评估,同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交流,最终决定为赵阿姨行右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既可保护赵阿姨有限的血管资源,避免穿刺置管的风险又减轻了赵阿姨的经济负担。
治疗方案确定后,闫续医生带着赵阿姨做超生检查时发现赵阿姨自身血管条件极差,动脉钙化严重,血管脆性大,极易出血,再加上头静脉血管很细分支多,因此分离血管较难,术中操作需要很精细。
面对赵阿姨的诸多问题,闫续医生有条不紊、精细操作,术中发现赵阿姨头静脉血管较细、血管迂曲、分支较多,触之弹性较硬,弹性较差,结扎静脉近端两条分支;历经1小时30分钟,手术顺利结束,这让赵阿姨和她的儿子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供稿:肾内科 闫续)

为患者行动静脉内瘘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