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维护

时间:2021-08-11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附属第二医院浏览:400

新冠肺炎疫情反复,部分群众由于担心被感染缺乏安全感、工作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增加、处于隔离状态下的不适应等原因,进而出现失眠、焦虑、恐惧等身心方面的变化。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的身心健康维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适度关注可靠信息

我们要关注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从正规渠道了解疫情和相关防护知识信息,比如国家和省市级卫健委等机构发布的信息。不要因为报道的日益频繁就认为这个病有多么可怕,要知道疾病的实际严重程度不会因报道的频繁而加重,频繁的报道旨在能引起我们的重视,没有必要因此产生恐慌。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为了防止过度浏览相关信息,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干扰,建议每天分时段浏览相关信息,总浏览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2. 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有症状及时处理

接种新冠疫苗是特别重要的有效预防措施。此外,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注意将普通感冒、流感症状及新冠肺炎做区分,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到官方指定的发热门诊就诊,明确诊断。

3.积极健康的生活

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将肉蛋鱼等动物性食物加热熟透。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保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充实生活,转移注意力,如:做做家务,读读书,听听音乐,洗个热水澡等。

4. 与他人多交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

疫情流行时,人们经常会感到自己孤立无援。这时建议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无防护的面谈,鼓励通过电话、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交流,这样可以避免传播新型肺炎。

5.积极进行心理调适,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面对疫情,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和不适感是正常的,比如睡不着觉,食欲不振,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乏力;或者看到网络上介绍的新冠肺炎的症状,由于心理暗示,也会感到咽干咽痛、胸闷、烦躁易怒等。出现这些症状不必过度担心,不要采取否认、回避退缩、过分依赖他人、指责抱怨等不良应对方式;也不要试图通过使用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要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情形,可以通过进行呼吸放松训练、音乐放松训练、冥想等正念放松训练,或者适当增加体育锻炼等方式,用积极的行动使自己从恐慌中走出来。当因新冠肺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应激障碍,一般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是可以缓解的。如果自我调适不能缓解,建议到专业机构如精神心理专科医院寻求帮助。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顺口溜:

作息规律正常化,官方新闻定时刷;

生活休闲充实化,焦虑情绪要接纳;

亲友联系信息化,专业帮助不要怕。

(供稿:精神卫生中心 孙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