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血脂与斑块的奥秘?

时间:2021-08-26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神经内科五病区浏览:387

   门诊中经常会有人问到“大夫,我这么瘦,血脂怎么也会高?”“大夫,我什么肉都不吃,为什么血脂化验不正常?”那么血脂只跟饮食有关系吗?

   血脂其实并不是一个指标,大家所说的血脂是一系列的指标。通常大家最常关注的有四个指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一、甘油三酯

   对大部分人来讲,甘油三酯主要是“吃”出来的。当进食大量脂肪类,尤其是动物脂肪食物后(比如肥肉、油炸食品等),体内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当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加工精细的粮食进入体内后,会引起血糖升高,转化成更多的甘油三酯。其次吸烟、酗酒、精神紧张或焦虑、遗传、糖尿病、肥胖症、肾病、肝病等,都可能会引起甘油三酯升高。

   如果甘油三酯轻度升高,可先控制饮食、减少高油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锻炼,大部分都能恢复正常。但严重的甘油三酯升高(高于5.6mmol/L),会诱发急性胰腺炎,需尽快饮食控制,同时加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尽快把甘油三酯降到正常。

   二、胆固醇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保护性作用,希望高密度脂蛋白高一些;而低密度脂蛋白,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约1/3是经口吃出来的,而2/3 是自身肝脏代谢合成的。所以即便是全素食、很瘦的人,也可能会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醇超过 3.1 mmol/L 就需要立刻治疗了。没有任何疾病的健康人如果胆固醇超过 7.2 mmol/L,也应启动药物治疗,首选他汀类药物。对于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需要减少含胆固醇的食物,在必要时,只能配合他汀类药物。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在所有血脂指标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越高,心梗、脑梗风险越高,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也称为「好胆固醇」,可以将胆固醇运到肝脏降解。高密度胆固醇除了受遗传影响外,肥胖、吸烟、缺乏运动、肝炎患者常常较低。

   血脂检测容易受到饮食的干扰,建议血脂化验

   1. 血脂检测前受试者应处于稳定代谢状态,至少2周内保持一般饮食习惯和体重稳定。

   2. 测定前24 小时内不应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3. 检测血脂前需至少禁食10小时后采血。

   4. 不同疾病的血脂要求水平是不同的,不要认为化验单正常就没有问题,请按专科医师建议服药,避免自行停药。

   五、颈动脉为什么容易长斑块?

   动脉之所以容易长出斑块,这与动脉硬化是密切相关的。大家必须要知道,动脉硬化是血管老化的一个过程,是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从儿童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硬化程度会不断加重。

生活中的一些慢性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造成动脉硬化的加速,比如:吸烟、饮酒、睡眠减少、精神紧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都会造成动脉硬化的加速,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在血管壁上长出斑块。

颈动脉非常容易形成硬化斑块,这是因为,颈动脉存在一个分叉,在分叉处,血流会有所改变,对血管壁造成一定的冲击,很容易引发血管内膜损伤,造成动脉硬化,特别是在一些病理条件下,例如,压力增大,渗透压升高,更容易引发血管内膜损伤。内膜损伤后,血液中的脂类成分会沉积在损伤处,引发的动脉硬化,随着硬化程度的不断发展,脂类成分沉积的越来越多,在脂质成分的表面会形成一层纤维结构,就形成了动脉硬化斑块。斑块越长越大,造成了血管狭窄。

   六、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如何区分?

   颈动脉斑块的结构是由其中心的脂质核心和其表面的一层纤维结构所组成的,斑块的稳不稳定,首先要看两种物质的比例。

   不稳定斑块:脂质成分较多,表面的纤维成分比较薄,在超声上提示是: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性回声,这些斑块非常容易破裂,所以称为不稳定性斑块。

   稳定斑块:相对于不稳定斑块,其脂质核心的成分非常少,而其纤维结构相对来说比较多,斑块比较稳定,不容易破裂。彩超下常提示为强回声斑块。

另外,还要看表面是否光滑,斑块表面光滑,血液中的血小板等凝血成分不容易附着,这样的斑块比较稳定。如果斑块表面凸凹不平或表面有溃疡,血液中的血小板和凝血物质极易在其表面附着,从而引起血栓,这样的斑块均为不稳定斑块。

对于不稳定性斑块,朋友们通常都会比较重视,治疗上比较正规,但稳定性斑块是否需要关注呢?

   七、稳定性斑块应该如何治疗?

   稳定斑块,由于其表面光滑,脂质成分少,纤维组织比较多,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但是其稳定性只是相对而言,如果血压比较高、重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稳定性斑块也会出现破裂或脱落,所以稳定和不稳定只能是相对来说,并不是绝对的。对于稳定斑块的治疗,主要看稳定斑块引发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医生一般把狭窄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轻度狭窄:狭窄程度在50%以下。这时大脑的供血一般没有受到影响,患病的朋友没有任何症状。一般只需要在控制病因方面入手即可,戒掉不良习惯,健康生活,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同时,需要定期复查,观察硬化斑块是否生长。中度狭窄:狭窄程度在50%~69%之间,中度狭窄如果没有出现症状,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来治疗。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具有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脂、抗炎、稳定和缩小斑块等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斑块生长。如果出现了症状,医生就不建议单纯用药物治疗,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手术的方式有支架手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两种手术。重度狭窄:是指狭窄程度大于等于70%。此时,无论是否有症状,医生都会建议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治疗,在某些条件下,一旦发生的颈动脉的急性闭塞,就会引发大面积脑梗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除非有严重的手术禁忌症,才考虑药物治疗。(供稿:神经内科五病区 刘洋 编辑: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