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对于高血压您了解吗?

时间:2021-08-27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全科医学科浏览:192

   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包括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包括保持心境平和,减少钠盐和脂肪的摄入,补充钾盐。进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戒酒,可补充叶酸。服用降压药物,主要是规律长期服用降压药,不要随意停药和换药。血压控制目标一般是小于140/90毫米汞柱。老年高血压患者要缓慢降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高血压。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

   年龄

   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来自于国内的新近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钠盐摄入过多

   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同时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肾负担,进一步引起肾排钠障碍,容量负荷增加,导致血压升高。来自针对国人的研究数据表明,膳食钠盐摄入量平均增加2g/d,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增高20mmHg和12mmHg。

   高血脂

   一方面,高血脂状态下机体总脂肪量增高并导致氧的摄入、输送量增加,这一过程加重了心排出量的负担,最终造成周围阻力和血容量增加而引起血压持续升高;另一方面,高血脂同样会对糖代谢造成负面影响,由此导致的糖耐量异常和高胰岛素血症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压。一方面,长期高血糖对动脉内膜的损害导致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阻力增加。另一方面,糖尿病引起的肾脏损害使肾脏调节血压的功能下降,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另外,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生机制,因此在约50%的高血压人群中合并有糖代谢异常。反之,在约60%的糖尿病人群中患有高血压。

   吸烟

   既往多项研究证实吸烟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与不吸烟者相比较,吸烟者患高血压的危险增加1~2倍,其机制可能与吸烟具有促进内皮功能损伤、促进氧化应激及激活炎症反应、促进血管壁内膜增厚、血管弹性改变以及小血管痉挛的作用有关。

   饮酒

   多项研究表明,常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不饮或偶尔饮酒者,饮酒量越多,高血压患病率就越高,提示长期大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饮食调理

   控制能量摄入,提倡吃复合糖类,如淀粉、玉米,少吃葡萄糖、果糖及蔗糖,这类糖属于单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的摄入,烹调时选用植物油,多吃海鱼,海鱼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胆固醇氧化,从而降低血浆胆固醇,还可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适量摄入蛋白质,每公斤体重1g为宜。如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多吃含钾、钙丰富的食品,适当增加海产品摄入,如土豆、茄子、莴笋、牛奶、酸牛奶、虾皮、海带、紫菜等。

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应减至6g以下,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病情监测

   可使用便携式血压仪在家进行自我血压监测,并进行记录。

   对于血压计的选择,现在上臂式全自动示波电子血压计是家庭测量的首选测压仪,但需要进行定期校对,以保证测量准确性。

   测量时间为早、中、晚各一次,测量时可以选择坐位,休息20分钟后进行测量,可以测量2~3次,每次间隔几分钟,最后取平均值。

   如果进行就医或复诊时,可以给医生较全的血压记录,便于对病情的发展以及对后续的治疗起到辅助作用。

   特殊注意事项

   乘坐飞机时血压可能有波动,需注意监测,且出行时需要携带常用药物。

   妊娠期易并发妊高症,建议高血压女性患者在备孕前经过医生全面评估,控制血压水平达标,且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

   性生活过程中可引起血压升高,应尽量避免过度,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饮食,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高盐高脂饮食。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多运动,规律作息,加强体育锻炼,保证人体健康运行。

   烟草中含有诱使人产生高血压的成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少抽烟,尽量不吸烟。

   对于平时生活节奏快的人群,应适当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供稿:全科医学科 张秉全 编辑:宣传科 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