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学科发展】齐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开展心脏康复技术

时间:2021-12-09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浏览:112

   作为市里率先开展心脏康复技术的科室,齐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将根据不同情况的患病,制定个体化方案,为心血管患者提供康复方案指导。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拥有先进的评估训练设备,可进行作为制定运动处方金标准的心肺运动实验(CPET),保证患者安全及减少康复风险。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张红岩曾前往北部战区总医院考察参观学习,于蕾医生完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进修工作,多名科室骨干参加心肺预防与康复培训课程,并获得培训证书。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以饱满热情在医学、教学、科研等方面不懈努力,用先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鹤城百姓保驾护航。(供稿: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心脏康复)于蕾 编辑:宣传科 张宁)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张红岩(右)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考察参观学习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于蕾医生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进修

培训证书

培训证书

培训证书

【健康科普】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心血管疾病对于人们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越来越多的心血管病患者,对于其疾病进展、全病程管理、生活质量、职业活动回归等关注增多,近年来,中国心脏康复事业迅猛发展,相关学会也先后发布多项康复指南。

什么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通过综合的干预手段,如药物、运动、营养、教育、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以达到减轻症状、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的目的,从而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和心血管相关死亡。

心脏康复治疗

什么人应该进行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对象:

   ①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内科: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衰、房颤、心绞痛、肺动脉高压、PCI/PTCA术后等;心外科:冠脉搭桥、瓣膜修补/置换、主动脉夹层、心脏移植、先心病、心脏肿瘤等;血管外科:外周动脉硬化性疾病、动脉瘤、动脉栓塞等;神经内科:TIA、脑血管疾病。

   ②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人群:

   心血管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因其他疾病、治疗导致心血管并发症:肺心病、COPD、肿瘤术后、放疗或化疗后等。

   ③可通过心脏康复改善健康状况:心脏神经官能症、妊娠性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

心脏康复有什么好处?

心脏康复如何进行?

   住院期( I 期) 

   术前/病后评估

   ○ 临床状况(现病史、既往病史、检验检查等)

   ○ 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风险(PPC、DVT、感染等)

   ○ 衰弱/肌少症/共发病(COPD、慢性肾病、脑血管病等)

   ○ 健康相关体适能(心肺耐力、肌力、平衡功能等)

   ○ 心理-社会状态(认知、焦虑、抑郁、压力、睡眠等)

   术前干预

   ○ 宣教:术后并发症预防、伤口管理、术后饮食与运动

   ○ 训练:气道廓清、呼吸训练、心肺功能锻炼

   术后/病后康复干预

   ○ 伤口与管线保护:辅助下咳嗽、胸围支具、助行器等

   ○ 体位管理:体位摆放、翻身训练、体位适应性训练

   ○ 呼吸训练:气道廓清、呼吸控制、吸气肌训练

   ○ 肢体训练:心肺耐力、肌力、平衡、ADL

   ○ 自我管理:饮食、任务卡、自主/照护者辅助下训练

   门诊期(II期)

   ○参与前初筛:适应症、禁忌症、健康问卷、目前体力活动水平

   ○生物-心理-社会全面评估:病史采集、检验检查、健康相关体适能评估(临床运动试验)、心理社会评估

   ○综合康复干预计划:主要问题、危险因素、危险分层、医患一致康复目标、“五大处方”

   ○康复干预实施与优化:药物、运动、饮食、心理、生活方式治疗,持续监测与评估

   ○康复总结与居家指导:家庭或社区康复处方制定、康复日志、随访

   维持期(III期)

   ○居家活动与回归工作指导   

   ○制定居家/社区康复计划

   ○选择适宜居家监测方式

   ○填写与反馈居家康复日志

   ○制定随访/复诊方案

   ○参与全病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