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11-13
-
11-11
1月5日,齐医附属二院介入放射科成功为一例右下肢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右下肢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手术。该项新技术的成功开展,使医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再上新台阶。
46岁的刘先生,在3个月前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入院治疗,了解到刘先生患有糖尿病3年多,吸烟史长达30余年,既往无房颤病史。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行双下肢动脉CTA检查示:右下肢股动脉下段闭塞。
介入放射科马晓欧主任和杜友利主治医师深入了解病情,经讨论后认为患者右侧股动脉短段闭塞,患者跛行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年龄比较年轻,右下肢股动脉短段闭塞,常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再狭窄率较高,最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运用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技术对其进行治疗。
术前介入放射科马晓欧主任和杜友利医生为患者制定了详细、严谨的手术方案。术中造影见右下肢股浅动脉中下段短段闭塞,长约40mm,血流经股动脉侧支灌注至远端,利用导丝导管配合通过右下肢股浅动脉闭塞用4*80mm普通球囊预扩张,最后使用6*80mm药涂球囊快速加压贴敷3分钟,造影显示血流通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血管夹层影像,手术十分顺利。术后第2天刘先生能够下地活动无跛行症状,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供稿:介入放射科 杜友利 编辑:宣传科 张宁)

介入科马晓欧主任(左)和杜友利医生为患者行右下肢动脉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手术

术前术后血管造影对比

术中影像
【科普知识】
何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为外周动脉病变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中老年人群中发病高。血管成形术(即普通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是外周动脉病变的一种常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再狭窄一直是这项微创手术的重要缺陷。针对此缺陷,目前齐医附属二院介入科采用了药物涂层球囊(DCB)技术,该技术旨在通过球囊表面涂上紫杉醇等抗增值炎症药物,通过球囊的扩张使涂层药物与病变血管壁充分接触,药物能够迅速渗透到动脉壁中通过抗增生、抗炎作用机制、延缓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值作用而预防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技术优势及适应症?
药物涂层球囊技术主要是用多孔球囊和普通球囊作为药物的载体,运用涂抹、浸泡、纳米颗粒喷刷等方法将药物载入球囊表面或表面微孔中。用于扩张血管狭窄部位的球囊的表面涂有抑制内膜增生的在扩张病变的同时将药物释放在局部的血管内膜,抑制血管内膜增生、提高血管通畅率、减少二次干预、降低支架植入率。根据相关临床实验结果,DCB对于下肢动脉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已经得到确诊,尤其对于股-腘动脉病变,使用DCB可以作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此种方法,免去了普通球囊扩张后还需放入支架、支架后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服药后的出血风险等相关并发症,为下肢动脉疾病患者提供了先进的且更适合的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