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11-13
-
11-11
近日,姜丽波主任、齐颜颜护士长带领的齐医附属二院血液风湿科二病区再次取得技术新突破,全市首次采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方案,为一例36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成功开展免疫抑制剂治疗法(IST),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用高超技术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血液病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也为齐医附属二院建院50周年再次献上了一份厚礼!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起病急,进展迅速,又被称为“不治之症”。

血液风湿科二病区姜丽波主任、齐颜颜护士长等与患者亲切交流
前不久,慕名而来的患者小苗入住了齐医附属二院血液风湿科二病区。小苗手里握着当地医院的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38×109/L、血红蛋白101g/L;血小板3×109/L,患者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口腔牙龈渗血不止,紧要关头是尽快给小苗输注血小板、止血、完善骨穿、骨髓活检、免疫分型、染色体、风湿免疫、肝炎等一系列检查,确定诊断,系统治疗。
在对症支持治疗的一周后,小苗所有检查报告回报,最终确诊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SAA 作为一种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SAA既往死亡率极高(>90%),近10余年来,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SAA预后明显改善,仍有约1/3病人死于感染和出血。所以SAA确诊后应尽快系统治疗,主要有如下治疗方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该方法是治愈SAA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大部分患者无合适HLA相和供者;其次一线选择免疫抑制治疗(IST),尤其SAA经典IST治疗方案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治疗,有效率达70-80%。小苗的经济能力无法承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6岁的小苗预期生存时间长,系统全面检查后提示各脏器功能均较好,符合进行ATG+CsA治疗指征,而且治疗费用远远少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详细的和小苗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法后,他表示接受ATG治疗,因为确诊SAA后,越早进行ATG治疗,效果越好,于是姜丽波主任和主治医师许玲玲为小苗确定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治疗方案。

血液风湿科二病区姜丽波主任等探讨病情
SAA的ATG+CsA治疗方案不是简单地药物应用,它既要求医生在治疗中预防血清病学反应、各种感染等的具体用药,同时因为强烈的免疫抑制作用,会合并严重致命性感染,所以这种治疗需要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同的无菌护理条件,该治疗对医疗及护理水平及条件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主治医师许玲玲2019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深入系统进修学习了SAA的ATG+CsA治疗;护理负责人王毓蕾及刘雪有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丰富经验。护士长齐颜颜带领护理负责人王毓蕾及刘雪为小苗打扫、消毒房间,反复的擦拭、消毒层流床单元,一切准备就绪,2月26日患者进百级层流床及全程无菌特级护理,正式开始输注ATG治疗。医生、护理团队的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下,小苗幸运的只出现了ATG轻微的过敏反应----皮肤轻度瘙痒和少量皮疹,这样五天的输注顺利结束了,在全方位的对症治疗及预防不良反应、全面预防感染护理下,同时在各种刺激因子及促造血药物的辅助作用下,ATG输注后的第25天,小苗的粒细胞已经接近正常水平(1.7*10^9/L),于3月22日成功转入普通病房,输血及血小板间隔明显延长,将接受进一步观察病情,期间多次检测各项指标,直至脱离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脱离注射各种细胞刺激因子,血液指标已趋于稳定,小苗转危为安,翘首期盼、期待着出院和家人团聚。

血液风湿科二病区姜丽波主任查看患者病情

患者进入百级层流床的无菌特级护理

护理人员调试百级层流床
为生命护航,再上诊疗新台阶。齐医附属二院血液内科在成功完成全市首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新突破的基础上,又成功完成一例全市首例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标志着血液内科的诊疗及护理又迈上新台阶,实现了重型再障患者救治的新跨越,大大提高了重型再障的治愈水平,必将为齐齐哈尔市及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重型再障患者带来福音。(供稿:血液风湿科二病区 许玲玲 编辑、摄像:宣传科 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