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庆祝建院50周年—新技术】齐医附属二院心内科三病区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PCI

时间:2022-09-07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附属第二医院浏览:408

9月5日,齐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在吴晓杰主任的带领下,成功开展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OCT),对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精准介入手术。该技术是血管内超声(IVUS)后又一个血管腔内影像技术,填补了齐医附属二院冠脉介入领域OCT技术的空白,标志着齐医附属二院在运用先进腔内影像技术指导疑难复杂冠心病精准介入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病例分享】

家住龙沙区的刘大爷,今年76岁,患高血压病多年,平素有长期大量吸烟史,近二月来,刘大爷频繁于活动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发作频繁,严重影响刘大爷日常生活,入院后吴晓杰主任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后,考虑患者为典型心绞痛,且随时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家属尽早完善冠脉造影检查,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治疗。

医院首例冠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下的PCI

在取得患者和家属同意以及完善各项检查后,9月5日上午,主治医师姜思奇和吴淼首先为刘大爷行冠脉造影检查,检查提示患者多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最为严重,可达95%以上。为更精准明确患者冠脉病变类型,精确支架定位及型号选择,以及评估PCI术后支架是否贴壁良好,戚增明副主任与介入科马晓鸥主任相互配合给予患者OCT检查,并行PCI治疗。

术前OCT检查提示前降支病变段为脂质斑块,伴有浅表钙化,病变长度约23mm,病变段管腔内径约3mm;支架植入术后OCT检查提示支架贴壁良好,支架近端及远端无明显夹层。9月5日13时,手术结束,全过程顺利。术后患者即可自行活动,无不适主诉。

术前术后对比图

术前术后对比图


【科普知识】

吴晓杰主任介绍,冠脉造影为二维平面图像,可以明确冠脉有无狭窄,但无法了解血管内的三维情况,OCT是一种应用近红外线对血管进行横断成像的血管内成像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检测冠脉病变最清晰的辅助检查手段。

被誉为“黄金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通过导管技术将近红外光干涉的光镜探头送入血管腔内,记录不同深度生物组织的反射光,由计算机构建出易于识别的血管图像。

传统冠脉造影具有局限性,病变狭窄程度不易判断,OCT以其高分辨率,具有更好的组织特征识别能力,尤其在钙化厚度、细微结构识别方面。利用OCT技术,图像更容易判读,能够有效识别薄纤维帽斑块(TCFA)、易损斑块、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可以指导医生给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仪(OCT)

目前齐医附属二院心血管三病区常规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冠脉支架植入术(在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多支病变等方面有丰富治疗经验)、冠脉旋磨术、经皮药物球囊扩张术、OCT检查指导下优化PCI技术、结构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诊断及治疗、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BPA技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及射频消融术,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日趋精准,介入治疗质量持续提高,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得到了及时、高效的治疗,造福了市内及周边地区患者,同时也使广大心脏病患者的诊疗有了更多选择。(供稿:心内科三病区 戚增明 吴淼 编辑:宣传科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