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8-15
-
08-15
-
06-18
-
04-24
-
05-21
-
05-21
近日,齐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三区在吴晓杰主任带领下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OCT指导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效果良好。
53岁的马女士家住讷河市,平素身体状况良好,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入院前一个月开始出现与活动劳累相关的胸骨后疼痛,伴有肩膀放射痛,持续数分钟后症状可逐渐缓解,为求诊治来到心血管内科三区。患者虽无明确冠脉病变易患因素,但心绞痛症状典型,入院后安排完善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右冠状动脉中远段99%狭窄,且病变局限,其余血管未见明显狭窄及钙化。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吴晓杰主任决定给予患者可吸收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术后给予OCT检查,精准评估病变长度及管腔内径,OCT检查结果显示支架膨胀良好,无贴壁不良;管腔面积恢复满意,手术过程顺利。
术前影像图
术后影像图
心脏支架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但金属支架植入后要永远留在体内,并且患者需要长期服药,这也成了支架患者的某种“心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心脏支架——可吸收降解支架。它不仅能对狭窄的血管进行物理支撑,又能释放出药物防止血管再狭窄,最主要的是还能缓慢降解被人体组织吸收,使患者真正告别“金属心”。
心内科三、四、七病区吴晓杰主任指导手术
新型可降解支架的适应症
原发冠状动脉病变(以前病变位置没有进行过支架植入),单个支架能够解决问题的长度≤24mm、TIMI≥1的狭窄病变,并且血管直径2.75mm—3.75mm。
新型可降解支架有哪些优势?
①恢复血管正常功能
可降解支架的溶解期是2—3年,植入后支架会逐渐被血管内皮细胞分解吸收,最终完全变为水和二氧化碳,不会永久地破坏血管功能,血管的弹性在支架降解后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②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可降解支架能够在人体内彻底分解,所以无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但如果本身存在三高等基础疾病,为了防止动脉再次狭窄,仍需坚持服药控制。
③血管再堵塞概率低
而可降解支架由于能够降解,因此发生再狭窄的几率比传统支架低。
④可重复放置支架
可降解支架在放入后2—3年可彻底溶解,因此当再次发生堵塞时,能够重复置入支架进行治疗。
⑤不良反应少,心绞痛发生率低
很多人担心可降解支架与传统支架相比技术新,不良反应会更多,但其实可降解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作用原理没有本质区别,因此二者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并且,支架完全降解后,血管内腔的面积会增大,术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也更低。
⑥不影像CT、MRI检查
由于不含金属材料,生物可吸收支架不会影响患者进行CT、MRI等多项检查。(供稿:心内科三病区 吴淼 编辑:宣传科 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