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普之窗

【科普之窗】齐医附属二院脑卒中专家:卒中识别早,救治效果好!

时间:2023-10-30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附属第二医院浏览:10

2023年10月29日是第18个世界卒中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精神,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做好2023年世界卒中日主题宣传提出相关要求。齐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二病区围绕活动主题和内容,结合本地实际,推动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营造脑卒中群防群控的良好社会氛围。

 ①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引起出血(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引起缺血(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损伤,导致残疾甚至生命危险。

②脑卒中的特点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③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吸烟、大量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卒中家族史等。

⑤怎样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 

脑卒中的预防要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为主要内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脑卒中。

1.日常生活行为要注意:

(1)清淡饮食;

(2)适度增强体育锻炼;

(3)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久坐等;

(4)防止过度劳累;

(5)注意气候变化;

(6)保持情绪平稳;

(7)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2.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重点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物。

(2)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坚持服用降血脂药物。

(3)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

(4)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脑卒中可防可治,要提升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并配合当地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干预等活动。

重视心脏病引起的脑卒中---如房颤、风湿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

⑥脑卒中的识别

⑦哪些时刻容易发生脑卒中? 

1、情绪过度兴奋时

2、从暖和房间突然到寒冷空间时;

3、上厕所用力时;

4、职场压力过大或过劳时;

5、冬天洗澡时;

6、夏天运动大量出汗时。

⑧ 发生脑卒中怎么办?  

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及时发现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发病后立即送达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或卒中中心单位,可以立刻进入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及时得到溶栓、取栓等急救。得到规范的治疗,减少卒中致死致残的发生,可增加恢复的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⑨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有哪些?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各种后遗症,包括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清等,严重影响生活,及时的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上来讲,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进行康复治疗,越早开展规范的康复治疗,患者的预后将会越理想。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矫形器治疗、中国传统中医治疗以及康复护理等。康复治疗需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共同进行,针对各方面后遗症进行分析评定,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开展综合、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如果超过1年再进行康复治疗,各种功能恢复的效率将有所降低。

⑩多一点健康关注,少一份基本担忧  

随着健康中国大卫生、大健康观念的不断深入,脑卒中“防、治、管、康”服务内涵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卒中中心开始了卒中专病健康管理工作,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脑血管病可防可治。脑心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意味着百姓们的健康能够真正得到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将卒中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家庭教育及健康管理贯穿始终。尽早开展对卒中高危人群的合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发病率、延缓发病时间,提高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最终可减少卒中患者的复发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院前--义诊、健康宣讲

院中--查房健康指导、康复指导、患友宣教会

院后--复诊、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微信延续护理

(供稿:神经内科二病区 毛芳 责编:宣传科 李征 一审:王建东 二审:高秀文 三审: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