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新闻

【引育并举 人才赋能】钻研新技不停歇 妙手除疾有情怀—记齐医附属二院泌尿外科一病区副主任、主诊医师组组长董波

时间:2025-04-24编发部门:宣传科稿件提供:附属第二医院浏览:10

人物小传:

董波,2003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硕士。现任泌尿外科一病区副主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蓝人才,主诊医师组组长。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男科及泌尿外科学组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特约审稿专家。

发表SCI1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篇,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1篇,省级科技期刊5篇,编写教材专著2部,主持市级指令性科研3项,主持齐齐哈尔医学科学院临床科研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院级教研3项。主持项目荣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Ⅱ类推广1项,齐齐哈尔医学院医疗卫生新技术三等奖。

擅长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肾囊肿去顶术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擅长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输尿管镜、输尿管软镜等微创技术治疗泌尿系结石;擅长经尿道等离子/激光前列腺及膀胱肿瘤切除术。并对小儿、男性生殖器官整形,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齐医附属二院泌尿外科一病区副主任、主诊医师组组长董波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幢高楼,那么泌尿系统就相当于“人体下水道”系统,而泌尿系统疾病就如同下水道堵塞或破损,虽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栋大楼的顺畅运作与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齐医附属二院泌尿外科一病区副主任,董波深知这一比喻背后的深意。从医20余年以来,他一直在泌尿外科领域潜心钻研、不断前行,用“匠人精神”和“医者情怀”挑战一个个“不可能”,成为了无数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

奋进求索 精进医术不止步

成为一名医生,对董波来说,既是情理之中的归宿,又带着几分意料之外的转折。“年少时就有自己的‘小个性’,爱打抱不平。高中时读到范仲淹的‘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名句,拯救苍生的济世情怀深深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所以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报考医学院校。”谈及从医初心,董波告诉记者,成为一名医生后,虽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让他深刻意识到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就必须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秉持着这样的信念,董波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20余年来,他亲历了泌尿外科事业的日新月异。

2003年,泌尿外科引进了全市首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在我市率先开展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同时引进了前列腺电切镜、腹腔镜系统,聘请专家开展相关疾病的微创治疗。刚刚成为附二人的董波,幸运的参与其中,直至后来可以独立负责体外冲击波碎石工作。

此外,科室在2005年又相继引进了经皮肾镜、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聘请专家开展泌尿系统结石的内腔镜微创手术,董波通过不断学习,在2010年前后已可独立实施一定难度的微创手术。

医术精湛 开创治疗新篇章

“选择了要走的路,就一往无前地坚持下去。”董波如是说,更如是做。

2011年,董波赶赴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进修学习,系统地学习了腹腔镜技术、输尿管镜碎石技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小儿泌尿外科及男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进修结束返回医院后,在附属二院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输尿管镜、经皮肾镜气压道碎石取石术。

2015年,董波来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中日友谊医院,参加了输尿管软镜技术培训学习,回院后率先在我市开展了首例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取石术,至今已独立开展了近400例。此项技术荣获2021年度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二类推广,齐齐哈尔医学院医疗卫生新技术三等奖。

引进新技术,才能带来新发展,才能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2016年,董波主任带领团队刚刚开展输尿管软镜技术时,有一位先天性孤立肾患者,因突发输尿管结石,肾绞痛、无尿、全身浮肿、厌食、呕吐急诊入院。以往遇到这样的患者都是先进行血液透析,病情稳定后再行开刀取石或者经皮肾镜碎石术,病程时间长,手术损伤也大。考虑到患者年轻,保肾功能迫切,董波在急诊下立即为其进行了输尿管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肾功能很快得到恢复,1周后又进行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取石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肾功能,同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附属二院泌尿外科一病区董波副主任(左三)带领团队术前查房

董波告诉记者:“当我有更多的技术储备和更精湛的医疗技术,那么面对更多更复杂的病例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更合理的选择,也会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利益。”

引航掌舵 带领科室共成长

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悬壶济世的慈心,董波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对每一名接诊的患者都倾注了极大的耐心与关怀,确保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诊疗方案。

曾经有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因左肾长了一个20cm的“大脓包”,导致喘气和翻身都非常困难,找了多家医院都没有明确诊断,后在家人搀扶下来到董波主任的诊室。行医多年,如此大的肾脓肿,董波还是第一次见。为了医好此患者,他通过查体、翻阅化验单和影像资料,初步判断其肾结核或是另一种罕见肾病——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董波与其家属沟通后,建议先做左肾穿刺引流,待脓液引流干净感染控制后,再行左肾切除术。左肾穿刺引流手术很成功,经过阶段性的冲洗换药,感染得到控制。该患者左肾缩小到10cm左右之后,董波又为她做了左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

成为附二人20余年来,董波坦言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以往,我只需专注于个人的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但现在作为科室副主任、主诊组组长,我还需要带领着团队一起成长。”董波说,团队的力量是推动科室乃至医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激发团队的潜能,他将学习视为提升团队能力的核心途径,不仅传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医疗理念,还鼓励科室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心得,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快地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整体诊疗水平。

让人奋进的,从来不是背后的鞭子和脚下的泥泞,而是心中的热爱和远方的灯塔。20年的临床工作,董波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坚定地说:“尽我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既是我的初心使命,也是我一辈子要做的事。”(撰稿:记者 陈猛 摄像、责编:宣传科 李征 一审:黄莹 二审:高秀文 三审:武立刚)